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华阴 / 正文

华阴:张靓颖对华语流行乐的贡献

2024-10-08 13:51:09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最近新一代歌手的粉丝们很活跃,颇有不服珍姐,要踩着上位的味道,这里认真讨论下。所谓天后,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有多少粉丝多少歌,开过多少演唱会这种小儿科的成绩上,其实并不能正名。真正天后的成绩,是她在华语流行乐唱法方面的开拓和贡献,为华语音乐的创新和流传带来了什么。举例内女这一圈比较公认的天后,王菲的贡献在于,她成为了整个大陆乐坛最早的具备个人独特唱法体系的流行歌手,而那英则通过引入港台的流行曲风,形成了大陆流行歌手的开端。在她们之前,大陆的流行音乐仅有港台,而大陆自己的歌手则只有通俗唱法,而并没有流行唱法。在张靓颖出道时期的2005年,华语乐坛是个什么状况呢。首先,华语R&B的风格,已经由周董、陶喆、力宏开端,女歌手中四大三小基本都已经成名,而大陆歌手在王菲那英的出现率开始降低之后,没有明显的接班人出现。最重要的是,大陆歌手基本没有跟上R&B的潮流,男歌手尚有孙楠在混声唱法方面基本与港台接轨,而女歌手连这一条线都不具备。因此,是一个非常空白的时期。另一方面,随着古装剧的热播和开发,大陆电视台也逐步进入电视剧制作的领域,而这个阶段,古装剧OST还处于民通时代,当时大量的OST还在依赖刘欢、那英,而且还是民通唱法的居多,迫切需要古风流行唱法的出现,以满足市场要求。张靓颖在05年出道以后,在华语乐坛的唱法方面,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在大陆乐坛引进发展和本地化了华语R&B唱法的风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辨识度。第二,将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结合,形成了高喉位清亮音色结合头声系高音哼鸣为特色的古风OST唱法,并开创了古风流行唱法的第一批作品《天下无双》和《画心》等。

对于R&B唱法的引进,实际上包括张靓颖在内都有很长时间的尝试。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汉语开音节为主,而R&B作为美国流行唱法以闭口音为主的矛盾。早期周杰伦的各种“呼呼哈嘿”,其实就是利用无含义拟声词来解决咬字问题的尝试,不成熟所以笑话多多。在张靓颖早期专辑中,为了中音部咬字接近R&B的闭口音听感,不惜将主题定位在苦情,以便于咬字模拟闭口音造成略显干涩的中音音色能符合歌曲主题,这也是苦情三部曲的作用,但是,苦情三部曲并没有解决律动的问题,因为主题就并不是轻松的,律动太轻松就违背了主题。而到了《如果这就是爱情》这首歌,才通过抬高喉位解决了音色清亮与R&B咬字的矛盾。这个阶段之后,张靓颖的R&B唱法才真正进入自由王国。这也是她为华语女声R&B唱法的落地,建立了样板。

而在古风OST方面,其实最早开拓的是民族歌手,在2000年前后的民族歌手已经开始将头声共鸣用于民族歌曲的高音,使得民族唱法不再尖利,更加甜美动听。张靓颖早期比赛歌曲的《采槟榔》就是这个唱法的体现。但在当时流行歌手中还没这么唱的。这个唱法到《天下无双》中与咽音高音也就是海豚音进行了结合,以海豚音作为哼鸣部分解决了张靓颖不具备美声唱法能力的缺陷,能够实现极限高音的效果。之后的《画心》其实更偏流行一点,结果受欢迎程度更高。后续的OST作品就基本秉承了这个体系,甚至包括周深的《大鱼》等,也是这个体系的延续和发展。不过这一类歌曲,个人更喜欢《木兰星》,这首歌还结合了R&B的转音技巧,其实水平更高只是没红起来。

张靓颖在这两个细分领域的突破其实是给内地乐坛发展铺平了道路。袁娅维和单依纯可以认为是R&B唱法的继承发展,周深和黄霄云可以认为是古风唱法的继承和发展。当然,流行唱法没有师承关系,因此晚辈歌手粉丝不服长辈歌手很正常,有些事情,还是要喝水不忘掘井人的。

最大的贡献是其粉丝刷新了道德下限,突破法律底线,发扬光大有组织有纪律的大面积的丧心病狂的造谣谩骂抹黑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有两个女歌手是很有希望突破的,可惜都天妒英才了:陈琳,姚贝娜

靠碰瓷拉踩营销十年,差不多到头了,会糊的非常快,拭目以待吧

楼主写得不错,这帖子写完了吗?

不懂别乱写,张靓颖学的是欧美港台歌手唱法,制作人基本是港台音乐人为主,你心目中所谓的内地乐坛仅仅存在于80年代90年代的摇滚歌手中,其他时间再无内地乐坛,只有晚会歌手和主题曲歌手

脏婢尘的粉丝又来犯剑了

楼主说的非常专业,赞同

既然有找事儿的粉丝,那我就把事儿彻底搞一搞吧。对同时期的歌手已经更新时期的也做个彻底的评论。跟张靓颖同时期的,无非也就是老3M了,李宇春、周笔畅、尚雯婕。李宇春一直以来在粉丝经营方面可圈可点,应该说,中国娱乐圈的粉丝经营模式基本上都是从他这里开始的。但李宇春在音乐方面,一直没有一个个人风格的定位,这是比较硬伤的问题。李宇春在05超女比赛的成功,其实在于其定位准确完整。主打舞台表演风格,一套探戈打天下,所有歌曲的改编都走拉丁风,这让其迅速的受到了粉丝的欢迎,但比赛结束以后,真的不知道天娱和太麦是怎么考虑的,李宇春的作品风格就是飘的。然后就是各种蹭,以至于跑摇滚音乐节去被人竖中指。李宇春的作品,大概也就是它的粉丝和类似我这样的anti粉,能说出来几首,但不成体系,不上档次也是没得躲的。最要命的是参加各种演出又经常犯选曲错误的问题,搞出《北京一夜》这样的名场面无数。总体来说,李宇春在音乐方面,其实就是没下功夫。

周笔畅应该说,在R&B方面并非一点能力没有,今年新发的歌我还是听了,应该说成熟度还是不错的,只可惜这么多年了,周笔畅的演唱风格跟比赛时期其实没区别。如果说比赛时期,能够在当年内地歌坛一片空白的时期,模仿周杰伦、陶喆的风格翻唱R&B曲目,还是配得上“拯救歌坛”的,可到了今天还在当年的圈子里转悠,那就真的是乏善可陈了。注意,珍姐在R&B上的贡献是建立了内地R&B的唱法模式和作品范例,而不是模仿了台湾的二手R&B风格。周笔畅光凭模仿是达不到业界认可的。再加上什么穿2手高定,赘肉满满之类的事儿,可见周笔畅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在音乐上不用功,甚至是在人生上不咋地用功。

对张靓颖其实不怎么感冒,小的时候看超女反而更喜欢何洁一些,理由其实很肤浅,那时候觉得何洁漂亮一点,论唱歌的话,几位老超女我是一个也不喜欢,即便现在也是如此,但近二十年过去后,这几位歌手的作品我能有点印象的也只有张靓颖了。

她对内地乐坛有屁的影响,她创造了什么新流派吗,她的R&B有胡彦斌,袁娅维的贡献大吗?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