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襄阳 / 正文

襄阳:一主二副战略最大失误

2024-03-03 12:50:28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就是选择北地而彻底放弃了荆州!如果当时一主二副是武汉荆州宜昌,沿长江一字排开,三者各自发展的同时还能加强互动。尤其是二副之间,无论是交通,产业,联动姓都极强,最终达成共赢,比单独发展更事半功倍。松滋与宜都的联动效果就能证明此点,这种联动是自然发生的,早在当枝松宜东规划之前很多年就开始了。按照这个一主二副发展20年,到现在再搞武汉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湖北就能拥有3万亿+2万亿的两个都市圈!而且其他地市都与这两大都市圈接壤,也能被带动。这种双核布局,每一核都强势,而不是像现在,二副被戏称玄冥二老,水不水我不讨论,至少是感觉不那么强吧。北地总说吸了多少河南人,但一看常住人口,在自然增长率正的情况下,每年几乎没啥增长,这河南人吸哪去了?宜昌每年人口流入也就能抵消自然负增长。什么时候一年能净增3-5万人,才算发展真不错了。纵观经济发展史,城市发展与水运相关程度明显高于铁路。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港口城市发展都更好。黄河流域,沿海省份也有此规律。反而是之前一些铁路枢纽城市走势不明朗,比如大名鼎鼎的石家庄,哈尔滨,这还是省会。至于其他非省会的铁路枢纽,同时又无水运加持的城市,近些年发展都差一些。所以我是想不通了,这么明显的规律,当时决策者为啥没考虑呢。而且现在二副虽然接壤,无直达高铁,甚至高速都没有,可见当初决策者根本没考虑二副融合问题。湖北多大的面啊,还真敢想三大都市圈?

不可能荆州宜昌同时上副中心,本来就是天然的竞争关系。在大荆州没拆分,宜昌没崛起之前,当时省里除了武汉,排位就是荆州、襄阳。当然虽然没有明文上的一主二副,但当时实际就是武荆襄。所以放弃荆州,是因为选择了宜昌,与襄阳无关。

如果要倒推的话,以前是荆州交通枢纽,后来变成荆宜组合交通枢纽,后来又变成宜昌交通枢纽,后来省里又改成宜荆荆全国交通枢纽。谁与谁是竞争关系不用说都知道

楼主分析的很理性!宜荆荆必然会胜出,(荆州有三峡大坝及上游一糸列水利枢纽加持已基本解除了水患)

湖北的格局数千年以来就是荆襄武昌铁三角,这个打开地图看得清清楚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湖北的交通主干线就是汉沙公路、襄沙公路和汉丹铁路构成的三角形。

典型的自己不争气怨别人?

不会的,在这选择荆州那就是放弃襄阳,先一主两幅再做以点带面的工作,宜昌比荆州的优势是两坝兴建,受关注更多,在宜高官更多,央企更多,政治地位高,成了新的增长点,选荆州可能就达不到一主两幅的效果,后来的壮腰不是也给荆州政策偏移么,效果果然不好,我说话难听但不吹不黑

从文化历史等角度来说,武荆宜是真的亲兄弟,语言、文化、习惯都是相通的,说白了也就是最湖北的那一块核心区域,但是恰恰因为这样荆州和宜昌只能选一个,武汉是省会不需要选择,剩下的鄂西北,从随州到十堰这一块,他们和襄阳相对比较接近,这一大片区域肯定需要一个中心。那么鄂西这一片,宜昌和荆州就只能选一个了,相对于荆州来说,宜昌离武汉更远,这在发展副中心是优势,其次宜昌既有接近武荆的文化,也有接近鄂西南恩施以及渝东地区的文化,恩施人和巫山云阳人很多都来宜昌

襄阳确实没必要大力扶持更没必要成为省域副中心

不就是表明自己的西南城市更牛批嘛!以为一篇口水就能挑拨襄荆两地的感情?

宜昌人发帖的险恶用心就是来挑拨襄荆关系,

襄阳以后衰落是肯定的,汽车产业影响大,没有港口劣势太大了,汉江水运太差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妨更看远一点,自然破坏也有因果,成为大坝,衰也大坝。患难根在京宜一线,报拖整个颚西难以避免

人生苦短,浮生只记今朝,还是及时行乐好,管他生后洪水滔天,至于亲缘,已告知能避就避,听不听就不是我的事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