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固原 / 正文

固原:宁夏盐业博物馆

2024-02-25 02:25:41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宁夏盐业博物馆

前言宁夏盐业博物馆是宁夏盐文化的历史再现,是集科普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了盐业发展历史盐生产运儲加工销售全过程,对保存发扬盐文化,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莫家楼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盐业批发市场,盐销量占宁夏总销量的百分之四十,莫家楼的盐业史就是宁夏盐业史,莫家楼盐务局遗址就是宁夏盐文化的见证。 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春秋时建立了食盐民产官收、官运官销的官营制度,是为中国盐政之创始。汉武帝(公元前121年)推行了盐铁官营,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开放盐池、盐井之禁令,采取与百姓共之的办法,免于征税,至唐开元时期的130年间,为中国食盐无税时期。唐开元初年,开始有榷盐收税。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盐业史发展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食盐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专卖制度也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为主的变革性过渡,出现了若干新的政策和专卖运行方式。宋朝盐法极严,盐是国家垄断的商品,977年北宋对青白盐受到特殊保护。 宁夏盐业史西汉时“下马关红城水”已设‘盐官’管理食盐的产销,唐朝 盐池数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历史上宁夏盛产食盐,“盐池县”就是因为县城周围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虽然今天的宁夏不再产盐了,但在唐朝,宁夏却是全国极为重要的产盐区。唐代今盐池县东部属盐州,西部属灵州。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当时全国共有盐池18处,灵、盐两州就占12处。到了北宋时期,食盐产地主要在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宁夏盐池县一带,元代时废)。鲁人勇说,那时候盐州境内产量最高的有乌池(现定边县苟池盐池),其盐色泛青,人称青盐;其次为白池(现内蒙古鄂托克旗的北大池),其盐呈白色,人称白盐。 古人制盐场景 食盐种类和分布宁夏有池盐,湖盐,井盐,岩盐。池盐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盐场。 宁夏食盐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盐场,包括吉兰泰盐场,察汗布鲁克盐池,雅布赖盐池,和屯盐池等八个盐池。吉兰泰盐场,通湖盐池产白盐,察汗池产青盐,和屯盐池和昭化盐池产红盐,梧桐海盐池产黑盐。1954年这些盐池划归内蒙,仍是宁夏食盐的主要来源。 海原县干盐池产湖盐,有青盐白盐红盐,曾为唐朝十八大盐湖之一,历代都很重用。 盐池县是盐井盐田产盐,毛泽民曾领导两千多名八路军在此生产食盐,有二十多个盐湖,主要有花马池,惠安堡,滥泥池,苟池,北大池。2002年固原市发现并生产岩盐矿石。银川中卫等地的硝湖产硝盐可做家畜饲料。

莫家楼盐业史 西夏元明清代的盐业繁荣,莫家楼是盐运的集散码头。清乾隆12年(1747年),莫家楼运盐事业大兴。咸丰八年(1858年),县城设官办盐店,负责收储转运盐务。光绪32年(1906年),甘肃省当局承租中卫察汗布鲁克盐池,每年将该地所产的食盐收仓储存,再由各路盐商到两局批购行销全国各地。民国初莫家楼成为宁夏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抗日战战争爆发后,中卫成为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中卫盐业大兴,年运销量大增,为抗战前的三倍。抗战胜利后(1945年),莫家楼的盐运业一直兴旺不衰。 盐政二、《盐政》1747年(清乾隆12年),朝廷在莫家楼开设官盐处。光绪32年(1906年),在莫家楼设立了官运局。民国3年(1914)在兰州设立花定榷运局。中卫由西北官盐花定榷运局统一管理。民国6年,财政部在兰州设花定收税局。民国15年成立花定盐运使署,成为管理西北盐务的唯一机构。民国15年在莫家楼设盐务局。第一任局长是比利时人赫尔兹。民国16年(1927年),甘肃省从外国人手中收回盐务税收权。1929年莫家楼设盐税分局。将盐务运销与税务机构合组为花定盐运使署,盐税权收归国有,成立甘肃省中卫盐务局。民国24年(1935年),财政部成立西北盐务收税局。接收莫家楼盐税分局。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西北盐务管理局派人接收中卫盐务分局,接收房产两处,其中莫家楼295间,申滩16间。“建立中卫分局,下辖中宁支局、查汉池同湖池场务所”。 中卫分局由赵全周、蔡荆山、张英伟率工作人员接收,旧人员33人,留用21人。1949年组建了宁夏盐务缉私队驻莫家楼盐务局。1954年中卫分局改为支局,由银川盐务分局领导。1958年改为中卫盐业公司,由宁夏商业局领导。 三、《盐运》明朝永乐年间,蒙盐从中卫莫家楼渡河,达平凉。嘉庆年间(1795年后),蒙盐从中卫莫家楼渡河,畜运经平凉府界入陇州凤翔以达汉中。清光绪32年(1906年)后,在中卫先后出现民间运盐骆驼队,驴马脚户驮运、人推车、畜力铁木轮车频繁来往于平凉、固原及盐湖。到30年代,县城欧阳育智家就有运盐骆驼近千峰,1949年全县有运输骆驼1160峰,但无一辆汽车。60年代末期,莫家楼盐业转运站雇用内蒙阿左旗、阿右旗、甘肃古浪、民勤等地的驼队,从查汉池组织驮运。1970年以后,吉兰泰的原盐通过铁路运输到中卫。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和马车,也有驴马脚户驮运、人推车、畜力铁木轮车。中卫民间用盐主要是到小盐池人背驴驮白盐。1958年后用火车运盐。1981年开辟了定边至中卫莫家楼公路干线。《六条运盐路线》:1、查汉池一一莫家楼盐务局,大漠驼队。2、吉兰泰盐池一一莫家楼盐务局,大漠驼队。3、莫家楼盐务局一一渡口,牛车马车双行道。4、莫家楼渡口一一船运过黄河。5、莫家楼渡口一一西安,马车丝绸路。6、莫家楼渡口一一包头,航运。中卫盐运和盐路分两种路线:一是从盐池运盐到盐仓,二是从盐仓运盐到销售地。《大漠驼队》从盐池到盐仓的盐路主要是从吉兰泰和查汗池到莫家楼盐仓。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队,每天由盐湖到莫家楼驮盐的骆驼多达千峰,年运盐约9万峰次。从吉兰泰青盐池和三道湖红盐池运盐。从吉兰泰盐池到莫家楼700多里,往返一次十五天。从察汉池拉骆驼运盐,五天共走五站,往返一次十天。中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四个站休息,四个站是骚羊湖、红崖子水、碱窝子井、索头子弯。拉骆驼运盐的工人叫驮户,大多数是雇用甘肃内蒙的穷人拉骆驼,他们在运盐支援抗战中都是无名英雄。莫家楼的运盐老驼户有一百多人。许多甘肃人拉骆驼在莫家楼安了家,老驼户徐开绪祖籍甘肃民勤,在莫家楼安家给别人拉骆驼,自己也养了几峰骆驼。退休教师仲文善父亲仲生茂给郭营村张进宝家拉骆驼。有一个蒙古人叫马兴福,青年时给人拉骆驼驮盐,在莫家楼安了家。莫家楼有大型骆驼店、车马店十二个,每天住满骆驼,有时住不下就在野外住帐逢。莫家楼有食品加工饮食业38家,为驮户加工供应饲料、粮油、干粮、糖酒等商品。《牛车运盐专用路 牛车马车双行道》抗战时期,从莫家楼到河边有两条并行的大道,有一条牛车运盐专用路,莫家楼每天有十几辆大木轮牛车把盐从盐务局运往河边码头,当时因官路上车马行人太多,不准走牛车,在官路西边修了一条牛车路,专走牛车运盐,牛车路从盐仓大门出来,穿过马铜匠巷向南出村,和官路并行通向码头,车户赶着老牛车常年在这条路上艰难的运盐。万吨食盐全靠这些牛车从盐库运到河边。 《渡口运盐过黄河》:牛车把盐从盐务局运往黄河边,船工用船把盐运过黄河。抗战时期要用人力划船冲过大浪过河。冬天黄河封冻时,第二天早上,渡口的工人把堆积的冰块打平,再浇上水,结冰后就形成一条平整的冰桥。大家用木板做成滑车,把盐袋子放在滑车上面,两个人一次可拉500斤左右的盐袋子,把盐运过黄河。当天运不过黄河盐袋子的堆放在河边,晚上专人看守。运过黄河盐袋子用马车运到平凉西安。运不走的盐存放在申滩盐库里。《千里路拉船为抗战》:抗战时期宁夏有近1000 只木船,莫家楼有100多只船运食盐草料往包头抗战前线。船工来自各地,莫家楼也有老船工:张万德、徐兴国、刘发举、莫忌发、李学义、董占奎、杜国江、张文奎。1944年宁夏最大的船主王老板家住莫家楼,有大船五艘。王老板水性和行船技术都很好。十岁开始行船工作了四十年,水上经验丰富,几十年来避免了许多事故。船工运盐十分辛苦和艰险,从莫家楼用船运盐到包头680公里,莫家楼到包头行舟行十三四日。船工要走几个月把船逆水拉回来。人们说黄河船夫“吃的人饭,走的鬼路”,黄河上行船,苦莫过于拉纤。 余庆恭商行用十几只船运食盐往包头抗战前线,后来在战火中翻了船,损失严重,把《余庆恭》商行卖给了刘县长。从此《余庆恭》商行由刘县长雇用郭寿山经营,刘县长的外甥蒋修文先生当总监。《马车队运盐支援抗战》抗战时期,莫家楼每年有100辆马车运食盐经丝绸之路平凉运往陕西、西安抗战前线。盐务局和莫家楼盐商集资买食盐支援抗战,盐务局盐警俞凤麟押送车辆送往西安抗战前线。四、《盐储》驼铃响 盐灌仓 金字塔上闪银光 盐城四季忙民国6年(1917年)莫家楼设盐仓。民国15年莫家楼盐务局设盐仓。盐仓多为土木结构,盐仓和露天盐坨可储盐7167吨。1953年翻建了124间旧仑库,新建盐库59间,至1954年共有盐库213间。1972年将土房改建成砖木结构的专业盐库二千平方米。每年运销储量为3000~4000吨。从内蒙盐池把盐运到莫家楼盐库叫灌仓。盐工叫盐夫子,每天早上把骆驼运到盐库的盐背进盐仓,盐仓装满了就把盐倒在院子中间的围墙内,每年有一万多吨盐堆成高大的盐山(叫盐坨),盐局和高大的露天盐坨,形成了“盐城盐山”“银色金字塔”景观,在村外很远就能看到,银光闪闪,非常壮观。这是莫家楼的十二古景之一。莫家楼盐务局的盐工很辛苦。男工叫盐夫子,盐夫子头叫莫庆才,每天早上高声呼叫盐工上班。司称把骆驼运来的盐过称,盐夫子把盐背进仓盐,仓房灌满盐后,另有百尺见方砖砌围墙用于露天诸盐,盐夫子每天要背几万斤盐,几十个盐工背着150斤的大盐包子,从一个木板上走上盐堆,装满的盐堆形成了高大的盐山。女工缭盐包子,每天有几十个女工把装好盐的布袋用针线手工封口,叫缭包子。没有厂房和工棚,我母亲和几十位女工,每人自带小凳子,坐在烈日下缭盐包子。

五、《盐加工》1965年莫家楼盐库建立了碘盐加工厂,开始加工碘盐,供应泾源、隆德碘盐500吨。1980年建立再制盐车间、厂房和碘盐包装车间,把中卫储的4800余吨盐就地再制销售,并将固原、同心、隆德三县的3700吨盐调回中卫盐库加工再制。日产碘盐5吨,保证了中卫、中宁、固原等县精制盐的需要。1987年有办公室22间、库房57间、精制盐车间24间、离心机2部、烘干机2部。有职工26人,合同工临时工42人。年上交收入20万元。现在莫家楼盐库是中卫市盐业公司的下属仓库和食盐加工基地。六、《盐销》1747年清乾隆12年,朝廷不禁土盐过河,远销平凉、西安等地。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莫家楼盐务运销业一度很繁盛,占全区盐业运销总量的40% 。嘉庆年间(1795年后)蒙盐从莫家楼渡河,畜运经平凉达汉中。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县城及一条山(景泰)始设官办盐店,负责收储转运盐务。民国初成为宁夏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在民国以前,甘宁青盐业为地方管理,实行自由贸易,民国成立后,采取包税制度,将盐税承包给当地的一些商人。1929年进行盐务储运、官督商销。盐务局主要运销青盐。从莫家楼批发转运到银川、包头、平凉、固原、宝鸡、汉中、西安、庄浪等地销售。转销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各地年销售400万公斤。民国22年,莫家楼形成了固定的集市,在街上有官办盐务局和从事盐业的商业户49家。抗战以来,运销量为抗战前的三倍。用马拉大胶车及骡马驴转运到固原、平凉、宝鸡、汉中、西安、庄浪等地。水路用木船从黄河转运到银川、包头等地。中卫民间用盐主要是到盐池人背驴驮白盐自用或卖“私盐”。抗战后,莫家楼的盐业一直兴旺不衰。30年代初,莫家楼为盐运集散码头,内蒙古吉兰泰、查汗池的食盐,驼运到此,转销甘肃、陕西、河南等地,中卫盐运达到鼎盛时期。全县盐转运销售量1280万公斤,占宁夏盐业运销总量的40%。

七、《盐务局》:民国15年(公元1926年)莫家楼设盐务局。历时4年,建成办公、生活用房及库房80余间,土夯围墙高丈八,底宽九尺,上宽六尺,有防守女墙,四角有岗楼,形似小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莫家楼盐务局位于莫家楼村西北角,占地六十亩,形似小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南面有三个大门,院内分南北两部,北部是盐库,四周是库房。南部又分三院,西院是操场菜地,盐工骆驼牛车从西门进入直通后院盐库。中院是家属院。东院南部住警察,北院住办公人员。东大门外有警察站岗。中大门常年不开。莫忘忠说:莫家楼盐务局是由他的外祖父包工,还占用了他祖父家25亩地。盐务局内分设产盐局、盐税局、缉私局和盐警队。产盐局固定用人20多,大忙季节临时增佣工100多人。盐税局用入20多。缉私局用人40多。盐警队用人30多。五、收税总局时代。1935——1949年。。财政部有鉴于西北甘宁青盐务由三省分办。系统紊乱,税率分歧,弊窦丛生。“十八年一月,甘肃既分三省。盐务亦裂三局、良法美制、日见摧毁”①,有亟待整理之必要、遂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委派水崇逊为整理西北盐务专员。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甘肃皋兰县成立办事处,进行接洽接收事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十一日接收甘肃榷运局。即日成立西北盐务收税总局,专员改称局长。同年十一月十七日接收宁夏省榷运局、最后青海榷运局遂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接收。如此以来1935至1936两年间、国民政府先后裁撤了甘、宁、青3省榷运局、在兰州设立西北盐务收税总局,总管甘、宁、青三省盐务。“至是西北甘宁青三省盐政统一于中央矣。”②民国二十六年、1937、4月、盐务机构改组为西北盐务管理局、并在甘、宁、青3省区设置分局。民国二十七年,1938。11月、在场区建立场制,设盐场公署5个。①三陇场、场公署设立在兰州。②宁夏场。由宁夏分局兼管。③中条场,场公署设立在宁夏中卫县.④凉州场,场公署设立在武威县。⑤青海场、场公署设立在潢源县。③民国三十六年。1947。。西北盐务管理局兼管绥西盐务。民国三十八年、1949,西北盐务管理局又复接管陕晋管理局。至此西北盐务区域,共计管辖有甘、宁、青、绥、陕五省之广。管理局内设总务、产销、财务、会计、警务五科。另设置视察室。其分支机构有陇中分局、天水分局、宁夏分局、青海分局、绥远分局、陕西分局、凉州场署、中卫场署、花定场署、一条山场署。下辖场务所,管理各地盐井。管理局对食盐实行专卖。是垄断食盐贸易的官僚资本性质。它既是行政管理机构。又是商业经营机构。 查汉池盐路的变迁当年查汉池的骆驼运输线路只有两条:一条送往离中卫县城不远的莫家楼盐务局,来往需要走七八天;另一条送往营盘水盐务局,来往需要走十天。两条线都是草地路,要穿越沙漠、湖道和丘陵地带,沿途的水草十分充足。这种线路的特征,只是一个大方向,没有正规固定的路基。而又确实是一条盐路专线,平常无人问津,只有到了每年初冬骆驼起场上了盐路,才能重新踏出宽敞的驼路来,到夏秋季节又无人畜行走,故再次被风沙埋没。到了一九六九年冬天,查汉池至莫家楼的线路关闭了,只剩去营盘水的一条专线。

盐池盐晶吉兰泰池盐海原湖盐盐池县花马池

固原岩盐

吉兰泰白盐查汗池青盐和屯盐池红盐黑盐

吉兰泰盐机城化生产

盐运

【牛车马车双行道.牛车运盐专用路】从前从盐务局到河边有牛车马车双行道,有一条牛车运盐专用路,万吨食盐全靠十几辆大木轮牛车和马车运往河边渡口。

【莫家楼盐业史】《西北第一盐市场》 莫家楼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盐运批发市场。甘宁青盐区是我国主要产盐区之一,甘宁青三省每年所收盐税宁夏最多。中卫全县盐转运销售量1280万公斤,占宁夏盐业运销总量的40% ,莫家楼转运销售食盐超过全县盐转运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一、 《莫家楼盐业历史悠久》:《清朝盐业兴》西夏元明清代的盐业繁荣,莫家楼是盐运的集散码头。清乾隆12年(1747年)莫家楼运盐事业大兴。嘉庆年间(1795年后)蒙盐从莫家楼渡河,畜运经平凉达汉中。民国初莫家楼成为宁夏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抗战盐鼎盛》抗日战争爆发后,莫家楼成为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莫家楼盐业达到鼎盛时期。,年运销量大增,为抗战前的三倍。抗战胜利后(1945年),莫家楼的盐运业一直兴旺不衰。

1862年(同治元年)刘尽善创立“尽盛魁”商号,开始盐业运营。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