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亳州:商都亳的地望之谜。。。
2023-11-30 13:55:35 / 我要吐槽长久以来,教科书上也都将“亳”标注在如今商丘的位置,甚至将商丘宣传为商族的发源地。但是奇怪的是,商丘并没有发掘出任何能证明“亳”在商丘,没有发现商族发源于商丘的遗址,反而发掘出了大量与先商文化代表下七垣文化同时期,但面貌大相径庭的岳石文化遗址,这就从根源上否定了商丘作为商族发源地的可能性。并且商丘也并没有发掘出重大的早商文化代表的二里岗文化遗址,从而也否定了商丘为“亳”的可能性。岳石文化属于九夷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个体系属于东部九夷的文化体系,商人对应的是中原的下七垣文化,那么商丘地区显然不是商人的起源地,商丘也不是商人的最早都城——亳都。
帝喾 定都于亳。这个记载没有问题,问题是——亳在哪里?帝喾的世系表很清晰,《史记》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生帝喾,黄帝轩辕——汗玉儿,轩辕生昌意——仓意儿,昌意生颛顼——赞呼儿,颛顼生帝喾(俊)——居儿,居儿和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简狄,小女儿叫建疵,简狄——甘蒂儿,建疵——甘茨儿,这个简狄(甘蒂儿),就是商人的祖宗,《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郑玄注《礼记·月令》:“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绒简吞之而生契,居儿(帝喾)是叶尼塞人,居住在夏人核心区,也就是晋南到洛阳之间,东不过洛阳,而商丘市距离洛阳600里外,是九夷人控制区,属于敌占区,居儿(帝喾)不可能居住在敌占区。所谓商丘是亳的最有利竞争者,却是第一个出局的,亳最不可能在商丘。
请问怎么看您的贴子?点开头像里面不显示内容。
古商丘在哪?——之一今天的商丘是一个冒名顶替者,追寻古商丘,古文献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文献——《左传》记载:“陶唐氏(帝尧)之火正阏伯(商契)居商丘,祀大火。”商契,指的就是商人之祖——契,简狄吞食玄鸟蛋生契,又名卨,契——谢儿,卨——谢儿,契和卨,都是译音,读音都一样,契(谢儿),就是商人之祖。契(谢儿)的妈妈就是简狄(甘蒂儿),简狄(甘蒂儿)的爸爸就是居儿(帝喾),居儿——甘蒂儿——谢儿,这是一家三代人。这一家3代人,都是叶尼塞人,时间非常早,属于夏朝,住在夏地,在《古斟鄩的地望》一篇中,解读过夏人的地望,《史记·殷本纪》:“东为 江 ,北为 济 ,西为 河 ,南为 淮 ,四瀆已修,万民乃有居。”这是夏人的地盘,非常小,就是伊洛小盆地,说了半天,切入正题,既然契(谢儿)住在商丘,那么古商丘就在伊洛小盆地之内。肯定不在今天的商丘,因为今天的商丘不属于夏人地盘,属于淮夷地盘,是敌占区。
古商丘在哪?——之二伊洛小盆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古商丘到底在洛阳哪里?文献——《水经注》等古代文献又记载:“帝颛顼之墟,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也就是说“商丘”与“帝丘”是一个地方。那么“帝丘”在哪?文献——《竹书纪年》: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彻底清楚了,古商丘就是斟灌,在《古斟鄩的地望》一篇中,解读过“斟鄩”,斟灌,并称“二斟”斟灌这个词不能拆开,是个单词,后人不理解,随便乱拆,皆是附会。斟鄩,斟灌,是夏人的多音节词,是译音,模拟发音,斟鄩的真正发音类似——捷尔辛,斟灌的真正发音类似——捷尔干,北方不是有科尔沁吗?也有库尔干,北亚语言都是这个味儿。后人只知道斟鄩,斟灌距离很近,那么二里头和洛州巩县的鄩城,距离相当近,隔一条洛水,那么其中一个是斟鄩,另一个是斟灌,洛阳二里头就是斟鄩,洛州巩县的鄩城是斟灌。附图最后判定,古商丘就是洛州巩县的鄩城。
感兴趣
写的很好
继续虽然古商丘认定在捷尔干(斟灌),也依然无法得知亳的真正位置,但是也很有意义,其意义在于打掉了今商丘这个冒牌货,这个冒牌货误导了商人源流。第2个强力竞争者是——郑州商城,1956年,河南郑州发现一座规模极大的商代城址,称为郑州商城。当时主要的发掘者、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认为,这就是商代中期商王仲丁所在的——隞都。1959年,郭沫若考察郑州商城,也认为郑州商城是——隞,安金槐先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再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中反复强调的"隞都说。河南省文物研究院杨育彬先生在2015年发布《关于郑州商城性质问题的再探讨》,继续沿用隞都说。但另一位考古学家邹衡在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郑州商城出土的陶器以鬲为主, 郑州商城为亳都,这就是考古学界所说的“郑亳说”。既生瑜,何生亮,1983年洛阳偃师商城被发现,不少学者认为商代开国之君成汤的都邑——亳都,就在洛阳偃师,这一派观点即为“西亳说”。这就是著名的两大派——郑亳说,西亳说,围绕这两个说法,不同的学者展开了激烈的笔战,这场论战从1977年开始,至今也未有定论。今天百度词条——亳都,仍然认定郑州是亳。
继续郑亳说有一个致命硬伤——C14测年,C14年代测定显示,郑州商城的年代上限仅为前1509年,晚于偃师商城的前1600年。洛阳偃师商城比郑州商城早100年,当商汤定都亳的时候,郑州商城还是一片荒地,商的第一座都城应该是洛阳偃师,后来迁都于郑州商城,即——隞。看图《竹书纪年》——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嚣通隞,郭沫若所说的仲丁迁隞,就是这件事。西亳说的学者认为——郑州商城是仲丁的嚣,洛阳偃师商城是亳。郑亳说还有一个致命硬伤——没有文献佐证,1956年发掘之后,才知道这个地方,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文献提到郑州这个地方和商朝有关。而且洛阳汤都说,有大量史料支撑,而郑州没有,《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上》:偃师,尸乡,殷汤所都。《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晋太康地记》云:“‘尸乡南有亳阪,东有城,太甲所放处也’。按纪:尸乡在洛州偃师县西南五里也。《尚书·书序》曰:“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阚骃曰: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水经注》“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师是。”——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这些古代学者的记载,都指向洛阳偃师,都是在没有现代考学发掘时期,就已经提出,认定亳在洛阳偃师。郑亳说存在的两大硬伤,都是无法解释的。
继续,北大考古系的邹衡先生是郑亳说的代表,1978年发表论文《郑州商城是汤都亳说》,曾主张二里头遗址的1-4期都是夏文化,后来被推翻,证实二里头四期已经有商文化了。洛阳二里头4期和洛阳偃师商城一期都是商文化,而此时郑州商城还不存在。商汤不可能把国都放在一片荒地商。实际上,夏晚期和商早期是共存的,不能割裂。商人始祖甘蒂尔,谢儿都是晋南的叶尼塞人,和夏人同源,当夏人扩展到洛阳斟鄩时,商人也跟随到斟灌,一河之隔,称商丘。而后商人又向东扩展到郑州,建立郑州商城,即嚣。商人从偃师商城,即亳。向东扩展到郑州商城,即嚣。又向北扩展到安阳,即殷。
继续《竹书纪年》——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商朝的第一代王,就是商汤,他不叫商汤,商汤是他的号,他的名字叫——履(录儿),这条记载清晰的表明,亳不是录儿建造的,亳早就存在。自录儿至仲丁,10位君主均在此建都,亳都遭遇河决之患,仲丁被迫自亳迁至隞(又作”嚣“)。郑州商城是隞(又作”嚣“),不是亳。今天郑州文旅宣传郑州是亳都,这很不好,为了一点所谓的好处,故意误导文明源流。
九鼎与亳严格的说,九鼎没有直接指认亳的具体位置,但是给出了大概位置,《竹书纪年》——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商汤灭夏以后,二十年,大旱。夏桀卒于亭山。夏桀亡7年后,九鼎迁到商邑。这个商邑,就是商丘,早期称商丘,后来称商邑,商邑就是斟灌。斟灌距离洛阳二里头斟鄩很近。也就是说——商汤把九鼎迁到了古商丘,没有迁到亳,但是此时仍然不知道亳的位置。甲骨文《殷虚书契后编》有一条重要记载——“在商贞〔今曰步〕于亳”之语,说明“商邑”和“亳”两座城的距离,在一天之内便可步行到达。这个记载太重要了。最精彩的来了,古商丘和亳的距离,是人一天步行可以到达。这个距离相当近,古代没有柏油马路,都是土路,人一天走不了多远,古商丘的斟灌,就是洛州巩义县西南的稍柴村,距离今天的洛阳偃师商城,只有15公里的距离,30里,但是斟灌距离今天的郑州商城,距离是150里,人一天走不了150里,那么亳,肯定就是近处的洛阳偃师商城,而不是遥远的郑州商城。
商王与狄泉狄泉是商王的集中葬地,“狄泉”,是一个古老地名,《左传》——僖二十九年,盟于狄泉。昭二十三年,天王居于狄泉。三十二年,晋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城成周。《春秋左传正义》云:“翟泉,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狄泉”在今天偃师商城的西北角,商的历史,分成2段,盘庚(旬儿)是节点,盘庚迁殷之前——商王大部分葬于洛阳狄泉,狄泉在夏都二里头附近,盘庚迁殷之后——商王葬于安阳。汤——录儿太丁——以迭儿,外丙——邢儿,中壬——庸儿,太甲——绩儿,葬于历城,沃丁——鄩儿,葬于狄泉太庚——卞儿,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小甲——告儿,葬于狄泉,雍己——密儿,葬于狄泉,太戊——邹儿,葬于亳城东南中丁——奘儿,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外壬——费儿,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河亶甲——精嘎儿,葬于相(今河南省黄县境内)祖乙——藤儿,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祖辛——妲儿,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沃甲——於儿,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祖丁——新儿,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南庚——更儿,葬于洛阳狄泉,阳甲——贺儿,葬于狄泉,这是商王葬地,基本都葬于洛阳狄泉。盘庚——旬儿,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小辛——颂儿,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小乙——连儿,葬于殷,武丁——凿儿,葬于殷,祖庚——耀儿,葬于 殷,祖甲——载儿,葬于商王祖甲墓(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岗),廪辛——先儿,葬于殷,康丁——嚣儿,葬于殷,武乙——瞿儿,文丁——托儿,葬于商王文丁墓(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商王陵西区)。帝乙——羡儿,葬于殷,帝辛——邹狄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纣王。葬于淇水之滨,纣王墓(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西岗乡河口村),这是盘庚迁殷之后的葬地,都葬于安阳。仲丁迁隞之后,仲丁并没有葬于隞,仍然葬于洛阳偃师的亳。“狄泉”就在偃师商城的旁边,属于城外,也就是亳的城外。而郑州商城病不是亳,也没有商王葬于郑州商城。
汤王陵的位置古代帝王一般葬于都城旁边,以便于祭祀。商汤是第一代商王,汤陵所在地,只有两个竞争者,1.安徽亳州,2.洛阳偃师。安徽亳州是后来改的名字,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亳州在北周时期改的名字,它从来没有叫过亳州,一直叫谯县。北周距离商汤时代,已经过了2000年,过去的百越之地,出于地文明的攀附,喜欢改成古名。而且专家对亳州汤陵考古,发现是衣冠冢,不是真身。如果商汤的亳都在洛阳偃师,偃师距离安徽亳州600里,如此遥远怎么祭祀?而安徽亳州地处淮夷核心区,是敌占区,想想就觉得不可能。真正的汤陵究竟是在亳州,还是在偃师,就成了专家们长期以来争议的焦点,不过就在1983年之后,这一谜团终于有了定论,文献记载——“尸乡南有亳坂,东有城,太甲所放处”(《太康地记》),“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盖此是也”(《括地志》)。1983年春,偃师尸乡沟地区,有村民发现了一片古代遗址。 专家们不敢有片刻耽误,挂了电话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尸乡沟。在遗址现场,专家们经过初步地发掘,清理出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城墙遗址,并且推断其年代为商代,距今约3000多年。即偃师商城,也就是《亳》,北宋 《太平寰宇记》说:“偃师县汤陵坑在县东北山上八里。”明《一统志》说:“成汤陵在(偃师)县东北山上。”学者孙星衍认为,偃师既是商都西亳所在地,则汤的埋葬之地亦应在此。真正的汤陵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山化乡蔺窑村北,在偃师区山化乡蔺窑村北,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陵墓,可惜的是,汤王陵在“文革”中遭到了一次大破坏。1971年冬,位于村北1公里处,长20米、宽18米、高7米的陵墓被平毁。据说墓土是从外地运来的,土质黏而硬,最后只好动用炸药,断断续续花了1年多时间才告“竣工”,但陵墓原址还是比周围地面要高出一些。好在几年前,蔺窑村人按原来的大小丈量出陵墓具体位置重修陵墓,汤王陵墓如今又恢复了其高大宏伟的原貌。
- 上一篇: 重大项目,小市民也可以贡献,欢迎策划!
- 下一篇:亳州火车站附近有啥好玩的没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