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手机换屏 / 正文

手机换屏:对于dc模式不重要说法的回应

2021-03-04 05:30:39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我之前因为提出类dc的问题而受到很多嘲讽。有些嘲讽我觉得有道理,所以针对这些嘲讽提的问题,我这两天找了大量资料,下面对几种嘲讽做回应:A类嘲讽-以前的手机没有DC调光不也一样可以用回应:实际上早期三颗星的旗舰用的都是类DC调光,因为类DC调光可以通过改变占空比和波动深度,来减轻低频频闪的危害。但是当时发现使用类DC会在低亮度下造成色偏严重,变成抹布屏,所以后来三颗星无奈,就改成了高亮度类DC调光,低亮度PWM调光的策略。19年也许是因为收到很多使用A屏的负反馈报告,很多厂开始提出类DC调光护眼的概念,也因此当年类DC的概念开始大火了起来。但是直到今天,除了像黑。鲨2这样采用硬件类DC调光的手机能比较好解决低亮度下A屏色偏的问题,其他大部分采用软件类DC调光的A屏手机还是不能解决此问题。所以A类嘲讽的逻辑是错误的,实际上如果不是色偏的问题解决不了,各厂都是会在低亮度下上类DC的。B类嘲讽-三颗星和果子的旗舰也没用低亮度的类DC调光,同样使用的是低亮度的PWM调光。事实确实是这样,一部分三颗星和果子的A屏机子,都是在30%左右的这个阈值亮度开始转PWM调光,还有另外一部分A屏机子是全程PWM调光。这里要强调的是,低频频闪对眼睛的伤害还要结合波动深度和占空比来说,单纯低频就会造成伤害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最下面的这张图,很多地方都有。横坐标是频闪的频率,纵坐标是波动深度,绿色代表无风险,黄色代表了低风险,白色代表严重风险,结论:10Hz 以下代表超级高风险10~100Hz 之间波动深度要在 1% 以内才安全,不然风险极高100~2000Hz 之间波动深度需在2%~60%区间段超过 2000Hz 之后就基本没问题了三颗星和果子的旗舰A屏,在30%左右亮度阈值以上的时候,会通过类DC调光来改变波动深度和占空比,从而大幅降低 低频频闪的伤害。至于全程PWM调光的旗舰,我逛了各大论坛和视频网站,发现负反馈真的很多,但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相关的统计研究,所以针对这类旗舰,个人建议 以你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准。因为有的人之前用的是混合调光的A屏旗舰,换成全程PWM调光以后没几天就出现眼睛干涩,胀痛,头晕头痛的问题。但有的人却一点事情都没有,所以我个人赞同下面这种说法:低频频闪就像是喝酒,有的人喝一杯就醉了,有的人喝2瓶就醉,有的人喝6,7瓶都不会醉。所以具体到中低端A屏手机,能否和以上两公司的旗舰相比,就仁者见仁了,毕竟就算都是采用混合调光,有的亮度转换阈值在60%亮度,有的亮度转换阈值在30%左右,这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差异是很大的,毕竟有的人晚上也能仍受60%的亮度,有的人则肯定忍受不了。所以一切都要以你自己的身体情况,使用感受为准。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很多在PC的功能都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很多人对手机的粘度也远远超过了以前,每天使用基本都在6小时以上,所以屏幕护眼的问题显得比以前更突出,对于屏幕色彩,屏占比,曲面屏之类的噱头我个人是无所谓的,毕竟眼睛只有一双。总结:A类人受得了有低亮度 类dc的a屏,但受不了没有低亮度 类dc的a屏,B类人这两种屏幕都受得了,C类人这两种屏幕都受不了。所以我个人建议一切以自己身体的使用情况为准最稳妥。我发帖是为了说清楚不同人群对不同调光的敏感定位差异,b站上面关于没开dc和开了dc,以及lcd的对比视频挺多的,主要是很多人实际并不清楚它们的区别,所以我写下此文抛砖引玉。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