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荣耀手机:好好思考(第61本)
2021-03-02 08:45:38 / 我要吐槽换句话说,恺撒的做法,在思维方式上给了我两大启发:1.质疑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是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2.从困境的源头思考问题。大多数人接受了暴雨给自己带来的困境,只是想如何应对困境。恺撒却从困境的源头思考——我虽然控制不了暴雨,但是我可以改变洪水的流向。为什么暴雨带来的问题一定是我的呢?后来,这两个思维方式都成为我最核心的思维模型——“质疑问题”“改变源头”。这是恺撒穿越千年时空,送给我的底层思维模型礼物。其实,只要我们学会这种追问思路的方法,类似的案例能找到很多。比如我读过一本介绍密码学发展历史的书《码书》。由于密码的设计者总是会千方百计设计出认为万无一失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解密方就要想办法找到加密者思维方式的盲区,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漏洞,解开密码。所以,当我用分析加密、解密双方思维方式的办法读书时,真的是大开眼界,顶级高手的一些思维博弈真是让我看得膜拜不已……再比如,我还拆解过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研究它用什么思路,能让众多玩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只要掌握了在追问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思考过程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从生活中学习,还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看似无用的学科中获得重要的收获。这么做不是让我们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而是“to think like”——像不同领域的专家一样思考,越是相距甚远的两个学科,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方式往往差异就越大,也就越能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好了,到这里我们就把什么是思维模型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如何学习和掌握思维模型了。小结一下本章核心要点:1.思维模型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学习思维模型的关键不是记住思维模型的定义,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2.有效策略分为两类:有效的答案和有效的思考过程。有效的答案可以分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和学科原理;而有效的思考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哲学视角。3.我们可以用棱镜法把问题的解决方案分解成上述四个层次。
正如录说书节目有高效的读书方法一样,我发现有三个读书方法很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这三个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时,侧重点从点、面、体上逐层递进。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查字典法——快速发现有效的经验策略和方法论读书常见的问题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别说发现书中的思维模型了,就是隔一段时间想要回忆起书中的内容,都不容易。很多人把这问题归咎于自己记忆力不好,或者书太厚记不住。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象。你看过《新华字典》吧?为什么这么厚的书你没有读完过,却不觉得书太厚或者自己记忆力不好呢?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字典是拿来“用”的,而不是“读”的,我们只需要遇到问题查找解决方案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完。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要在书中找到思维模型,也不需要把一本书看完,而是可以把书当作“字典”,遇到问题去查找相关的思维模型即可。这样既没有阅读压力,效率也很高。因此,我买的很多商业畅销书和工具方法书,我并不追求读完,而是当遇到问题时,带着疑问去翻看相关书籍,查找不同作者对同一个问题都用了哪些“思维模型”。当然,以这样“查字典”的方式找到了思维模型,速度虽快,但是可能理解、记忆掌握得不牢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配套查字典法开发了一个加速掌握思维模型的“不读书法”。所谓“不读书法”,是指一旦我们读书时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思维模型,我们就合上书,停止阅读。你可能会奇怪:啊?这算哪门子读书法?为什么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不读了呢?这是因为读书不一定都要花时间在“读”上,如果你是想要掌握知识,那你最应该花时间的地方是“思考”和“练习”,而非“阅读”。人们在读书的时候,通常追求的是阅读获得启发的快感。我们希望阅读的脑高潮,一个接一个。可是这样读书有一个问题:读得是很爽,可读完了,啥都没记住,反而充满了失落感。其实掌握知识的关键在思考、练习有价值的解决策略,“点不在多,会用则灵”。换句话说,从阅读改变自己的角度来讲:快感不重要,改变才重要。我们能否通过读书学习改变自己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把获得的思维模型用到生活里。过去我们把99%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偶尔回忆时却想不起读了什么。现在,我们要调整读书的时间分配:用20%的时间阅读,80%的时间来思考——我们要怎么应用获得的思维模型?举个例子,如果我现在只有半小时读书,我会这么做:(1)拿出一本书/一篇文章,看目录或快速浏览,翻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2)一旦读到自己觉得有用/有趣的地方,就停下来合上书。从打开书到结束读书,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就是“思考提问”环节啦。这时我就会:(1)拿出纸和笔。(2)向自己提问。提什么问题呢?这是很关键的,不同的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收获。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内,回答下面几个常见问题就非常实用:·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自己有启发?它在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自己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别看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读书时获得的思维模型都可以在“不读书的时间”里,用上面的问题进行练习。比如,有一次,我有半个小时时间,就随手拿起一本心理学的教材翻看,没翻几页就看到书中一个概念:锚定。“锚定”这个概念是说,人们对一个事物究竟价值几何,其实是不清楚的,那我们是怎么给事物估值的呢?答案是,看你选取的参考对象(锚)。比如,你想让自己看起来美,逛街的时候就叫一个没你好看的闺密,拿她当锚。想到这里,我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总没人叫我一起逛街……哈哈,开玩笑啦!不过,这么一想,“锚定”这个概念确实引发了我的兴趣。我立刻合上了书,停止阅读。现在不读书,进入问答环节,我拿出纸和笔对自己提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这个概念让我觉得有启发呢?它在解决什么问题?我想了想,“锚定”这个概念是在解决“我们是如何给事物定价”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基本问题。过去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锚定给我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解决策略视角。(顺便说一句,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策略像锚定策略一样,能影响人们的判断?我把这个新问题记录在待办清单中,回头研究分析。)(2)生活中还有类似问题吗?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如何给事物定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生活中有无数的场景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我突然想到,在给我的公众号文章赞赏时,读者是如何知道我的一篇文章应该打赏多少钱呢?按照我写作的时间成本?显然不是。按字数?也不是。难道是按照我的长相?!有谁会按照我的长相来打赏呢?不过,如果用“锚定”的原理来思考,立刻就清楚:我文章的定价是由腾讯的马化腾老师决定的。为什么这么
钟。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就是“思考提问”环节啦。这时我就会:(1)拿出纸和笔。(2)向自己提问。提什么问题呢?这是很关键的,不同的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收获。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内,回答下面几个常见问题就非常实用:·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自己有启发?它在解决什么问题?·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自己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别看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读书时获得的思维模型都可以在“不读书的时间”里,用上面的问题进行练习。比如,有一次,我有半个小时时间,就随手拿起一本心理学的教材翻看,没翻几页就看到书中一个概念:锚定。“锚定”这个概念是说,人们对一个事物究竟价值几何,其实是不清楚的,那我们是怎么给事物估值的呢?答案是,看你选取的参考对象(锚)。比如,你想让自己看起来美,逛街的时候就叫一个没你好看的闺密,拿她当锚。想到这里,我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总没人叫我一起逛街……哈哈,开玩笑啦!不过,这么一想,“锚定”这个概念确实引发了我的兴趣。我立刻合上了书,停止阅读。现在不读书,进入问答环节,我拿出纸和笔对自己提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这个概念让我觉得有启发呢?它在解决什么问题?我想了想,“锚定”这个概念是在解决“我们是如何给事物定价”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基本问题。过去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锚定给我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解决策略视角。(顺便说一句,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策略像锚定策略一样,能影响人们的判断?我把这个新问题记录在待办清单中,回头研究分析。)(2)生活中还有类似问题吗?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如何给事物定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生活中有无数的场景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我突然想到,在给我的公众号文章赞赏时,读者是如何知道我的一篇文章应该打赏多少钱呢?按照我写作的时间成本?显然不是。按字数?也不是。难道是按照我的长相?!有谁会按照我的长相来打赏呢?不过,如果用“锚定”的原理来思考,立刻就清楚:我文章的定价是由腾讯的马化腾老师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当读者点击赞赏的时候,微信弹出的赞赏页面就给出了一个锚定值。微信赞赏页面默认顺序是5元、20元、50元、80元、100元、200元。结果,大多数人的打赏金额就是5元。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