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华为手机:华为王成录 鸿蒙没有优先用在手机上是因为与谷歌有合作协议
2021-03-02 04:20:39 / 我要吐槽媒体:后来是怎么和 Google 沟通你们要自己做操作系统的?王成录:2019 年年中,在香港见面聊的。因为 Android 厂商主要在亚洲,所以 Android 主管 Hiroshi Lockheimer 每年会在香港的一个酒店里集中见各手机厂家的人,这是惯例。媒体:Google 听到你们要做鸿蒙时,惊讶吗?王成录:一半一半吧,因为每年和 Google 沟通时,华为是最特别的一家手机厂商,想法最多,不断推动 Android 系统的创新。比如我们有一个降低功耗的 Sensor Hub(智能传感集线器)设计,最终被 Google 接受了。这之前,手机里各种传感器,比如计步传感器,要工作时就会唤醒主 CPU,功耗很高;我们在主 CPU 边上放了一个功耗极低的芯片,让传感器先跟这个芯片沟通,有紧急的事再唤醒主 CPU。这让华为手机的续航性能领先所有友商。类似改变 Google 原生设计的想法还有很多。这是华为很大的优势,我们的技术,从芯片到云,全栈都有,一个逻辑功能,把它放在哪层最有效我们都可以实现。如果只有全栈中的一段,就很难做类似创新。
媒体:当时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对这个事情怎么看?王成录:余总认为这个技术方向很好,但实现难度太大,特别是软总线的挑战太大了。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有总线(用于连接各个部件),总线的物理承载是导线的硬连接,软总线的目的就是用无线承载的方式,实现硬连接一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低时延。媒体:他最关心的,应该是让华为手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毫无争议的第一吧?王成录:对,不仅是中国市场绝对第一,余总的目标是全球第一。但我觉得第一内涵可能不大一样,真正的第一指的是第一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但我们做不到。就比如今天华为的手机,虽然我们在中国市场最高份额曾经超过了 50%,但在美国制裁下,市场份额快速下滑,说明我们还不是中国市场上真正的第一。媒体:当时有跟余总或务虚会其他人讨论过中美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吗?王成录:讨论过,但没有人想到会严重到这个地步,最没想到的是软件不让用,Google 服务不让用。
媒体:去年9月,你们发布了鸿蒙2.0 ,并初步开源,并在同年 12 月推出了手机开发者 Beta 版本,但置疑也升级了,比如评价它是 Android 翻版。王成录:我觉得挺好,说明大家至少关注了。其实大家质疑鸿蒙是不是 Android 换个壳,这说明中国科技界对软件开源的理解不够一致。并不是所有 Android 代码都是 Google 开发的,绝大部分代码来自开源社区。鸿蒙也会吸收社区的优秀技术和代码,用了 AOSP(Android 开源项目)的开源代码,就判断鸿蒙是 Android 换了皮,说明这类吐槽者没有太准确理解什么是开源。今年 10 月,鸿蒙第三阶段的开源代码会上线,来自 AOSP 社区的、由 Google 贡献的代码几乎没有了。
媒体:你认为鸿蒙未来有可能成为两大 IoT 操作系统,信心来源是?王成录:主要有两点 , 一是鸿蒙本身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鸿蒙有 3 个核心特征:一套系统能弹性部署在所有 IoT 设备上、设备间融为一体以及应用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这将给消费者的体验带来质的提升,给 IoT 硬件厂家及应用开发者带来巨大创新空间,它会解决 IoT 生态参与者原动力的问题,这点是基础前提。第二是华为的技术实力。华为技术储备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领先的。举个例子,公司曾经很担心 Google 中断与我们的合作后,终端软件会不会因此丧失竞争力,会不会连 Google 的安全补丁我们都可能打不了了。但 2020 年跑下来,在我们已与 Google 中断联系的情况下,新发布的 EMUI 10.1 和 EMUI 11.0 的 NPS(消费者净推荐值,衡量消费者满意度的指标)超过 80 分,是 EMUI 历史上的最高点。虽然我们无法在开源之前获得 Google 的补丁通知,但过去一年多,华为仍是 Android 阵营里安全补丁升级最快的厂家。这里面的核心技术是华为的 “全栈补丁” 技术,就是我只换其中一小块就行了,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智能手机厂家有这个技术,连苹果都没有,只有我们有。
媒体:现在华为消费者业务在软件方面如何做决策?王成录:大部分授权给我了,关键点给小徐总、余总汇报,达成一致就干了。媒体:人才招募情况怎样?王成录:90% 以上是应届生。媒体:社招为什么很少?中国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其实挺多的。王成录:中国众多的软件人员都被吸引去做上层应用了,系统人才比较缺乏。没有大型的系统汇聚大家的力量,技术扎不深,很可惜。我们 2009 年在开始做编译器,那时在国内找不到人,因为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培养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当时就在美研所招了将近 20 名华人。后来我到了中软以后,才正式向公司要申请了 50 多人的编译器研发预算。那会儿我们也开始跟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培养这方面的学生,毕业就可以来我们这边。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积累,华为现在有将近 500 人的编译器队伍。
媒体:他们没有被其他公司挖走?王成录:没有,因为他们在国内找不到其他工作,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做编译器研发。我觉得这是中国计算机产业一个挺悲哀的事,从业人员超过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但没有像样的计算机相关核心系统在中国手里,所以很多产业看着繁荣,其实都处在价值链的最底端。以编译器为例,如果真到极端情况,美国不让我们用了,中国软件行业就立刻停摆了。媒体:现在其他厂商都用的是国外的编译器?王成录:对,绝大部分是 GCC 和 LLVM,这两个最多。我在中软工作的那两年,说实话对后续消费者这边工作的开展贡献很大。也是在中软的时候,我们开始大规模参与开源社区。现在想想,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和经验积累。
媒体:你想创造真能让社会前进的东西,否则你就认为那些东西其实——王成录:没有长久生命力。媒体:这种意愿和渴望从何而来?王成录:是价值观。我挺感谢华为的,华为这家公司的存在改变了中国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例如制造业的进步,手机折叠屏,就是因为华为往这方面牵引才让京东方有能力把它做出来。目前全球做柔性屏最好的就是京东方,这就是给制造业带来的价值。这不但对华为有价值,对整个中国制造业提升都有价值。非常希望这次在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有机会通过做操作系统,把相关的芯片、编程语言、数据库、编译器等技术和人才储备起来,这对未来咱们整个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做底层的、有普世价值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能不能出现一家靠基础软件赚钱的顶级科技公司,只能看华为了,鸿蒙操作系统很可能是中国建立自主软件主权的唯一机会。
- 上一篇: 苹果手机最低什么机型可以全特效阴阳师
- 下一篇:摩托罗拉和荣耀相比之下,或许后者更胜一筹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