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修手机:教育部禁手机引热议,你支持吗?
2021-02-22 18:25:25 / 我要吐槽AD2
中小学生“手机困局”,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当前,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方法参差不齐,或明文严令禁止、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或实行统一管理、学生可在特定时间和区域使用手机。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2月1日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引起网络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还有人则提出应该先让家长和老师放下手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无疑是个好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和娱乐、分散课堂注意力耽误学习,以及追求高档产生攀比心态等问题。但好政策还要“细落实”,要彻底化解中小学生“手机困局”,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之外,政策的配套也要更加优化,细节处更加完善。比如,《通知》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这一规定,一刀切是否合理?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兼顾线上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再比如,《通知》中“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这一规定,会否出现沟通不畅风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危及学生安全又该如何解决?等等。学校应如何管理?家长怎么引导子女?手机到底该不该禁?专家们也有不同说法。01学校“三步法”有效管理学生手机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 张恒柱一是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遵守规定,慢慢养成良好习惯。当然,只有制度是不够的,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方式,在班集体形成比较优秀的朋辈文化,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高雅情趣,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宣泄压力的渠道,这样就有利于让孩子慢慢地放下手机,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二是诊断。经过管理,一般还是会有些不能遵规守纪的学生,那就需要进行个案诊断,主要诊断“手机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等问题,以便增加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教育。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摔手机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有些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02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引导养成好习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长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广大家长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和学校一起引导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首先,做好统筹规划,切实未雨绸缪。家长要带领孩子明确人生理想和成长方向,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放在家庭事务决策的重要位置,引导孩子养成阅读、艺术、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兴趣。冷静思考是否有必要为孩子配备手机以及购置怎样的手机等问题。其二,做好防微杜渐,尽早提示引导。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年龄尚小、可塑性较强、亲子相处机会较多等有利条件,引导他养成限时使用手机、非必要不看手机的好习惯;在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孩子形成手机依赖。其三,做好亲子沟通,促进自觉自律。家长要学会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化解问题,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讲故事,联系身边事例、视力、学业等因素帮助孩子理解节制使用手机的原因。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手机管理共识,建立坚定有力的教育共同体。其四,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孩子对手机管理规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够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锐意进取的成长榜样,激发孩子对家长的崇敬和尊重,督促孩子积极向上。03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殿军王校长撰写的《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教育价值》一文称,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不建议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必要时的家长联系、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功能,一般的电话手表就可以实现。初中、高中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但不提倡带功能过多、昂贵的手机,且要加强统一管理。让学生带手机并不意味着对手机的使用不加限制和管理,学校要明确规定使用时间和场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文中还写道,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下仅为原文部分内容,全文请至教育部官网查看):其一,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希望学生能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举止行为,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及时调整不符合既定目的和规定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针对手机使用,在不该用的时候要管住自己,该用的时候要正确使用。同时,要让学生树立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危害健康,尤其是影响视力的意识,做到非必须不使用。其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使用手机,学校和家庭要制定管理规则,不能放任自流。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则要全班师生或全家人一起讨论,并形成公约。制定规则本身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就愿意去遵守,同时还学会了在社会管理当中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方法。其三,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时代,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学生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公民,如果没有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将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甚至妨碍自身发展。其四,让学生懂得网络礼仪。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文明地使用手机,做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标点符号,如何用表情传递情绪、体现语气和态度,这样学生进入社会后,在使用短信、微信等社交软件时就会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只有每个人都尊重基本的网络礼仪,才能让网络空间变得清朗。文章称,在十余年前,手机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未来,我们很难预测孩子的人生会出现哪些更新的工具、更新的事物。现在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那么将来学生走上社会,才有可能在面对更新的事物时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手机是当下导致学生与家长和教师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燃”点。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管理折射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只有解决好了细节问题,家长才能放心地“没收”孩子的手机,抑或是让孩子放心使用,学生也才能安心地从手机上抽出身来,专注学习。更多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添加微信号:kangbei2021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