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华为手机 / 正文

华为手机:被华为小米反超的苹果为什么还那么值钱?

2020-12-20 03:54:43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文丨太平洋数码截止到发稿日期苹果的市值为 2.15万亿美元说到苹果,其市值一直在网友心中是个谜,为什么?要知道从2019年开始苹果的销量以及市场份额极为的不稳定,一直呈现出了一个下滑的趋势。甚至,在最近的权威统计机构IDC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苹果手机全球出货量被小米反超,名次跌至世界第四,其中三星第一华为第二。要知道小米虽然一直很努力,但是因为其坚持走“性价比”路线,导致在品控上经常出现问题,从而也导致了小米在国内网友中的口碑其实并不怎么好。而苹果呢,作为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一直以行业的带头大哥的身份存在的,但是如今居然被小米反超,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网友是十分的喜闻乐见的,毕竟苹果“倒闭”了,就变相的意味着国产品牌的崛起以及大量市场资源的释放。但是那个看起来岌岌可危的苹果,居然还有着另外的一个身份,那就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对于这点估计很多人表示不可理解,要知道全球市值第一可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加冕的,那是要实力加上运气以及很多因素才可以实现的,而且这个全球第一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目前国内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是腾讯,市值高达5.4万亿港元。阿里巴巴,市值5.2万亿港元。那么苹果市值多少?截止至发稿日苹果的市值是2.15万亿美元,注意是美元,要知道1美元=7.7518港元,按照这个汇率来算,一个苹果可以顶2.5个阿里。如果你还不明白这2万多亿是什么概念的话,那么我们再举个例子:深圳一年的GDP只有2.69万亿元,俄罗斯2019年的GDP是1.7万亿美元。直白地说,苹果的市值是深圳五年的GDP,比俄罗斯一个国家的GDP高。这也是网友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要知道2020年Q2中苹果的表现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个位数了。远的就不提了,就拿眼前的来说吧,华为小米的出货量都超过了苹果,那苹果为啥还那么值钱?对啊,苹果为啥还那么值钱呢?明明出货量那么糟糕,却还是全球第一,为啥呢?估计很多人多觉得这跟他产品的高利润有关系,但是这要换做起初整个行业刚发展的时候我还是认同这种想法的,但是到了如今要知道苹果手机的售价可以说不如华为,甚至大部分的安卓品牌的旗舰售价都要比苹果的售价高,甚至便宜的也没有便宜多少,他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小的。但是为什么苹果做到了全球市值第一呢?我觉得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这里先要科普一个新名词,就是“华式对比法”。这是最近数码圈新衍生出来的词汇,其意思是讽刺数码圈的一种现象。而这个现象为用一款产品的优点对比其他产品的缺点,从而将对方产品贬低的一文不值。在了解了这个词汇之后我们接着讲,要知道作为一个市值全球第一的企业,其运营策略以及路线定然是有着非比寻常之处的,在我对其进行了解之后我发现,苹果对外展现出了示弱只不过是其产品线中的一点而已,iPhone的表现虽然被“超越”了,但是在智能穿戴领域苹果依然是大哥。根据调机构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第3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而且苹果在智能手表领域的表现仍有上涨的趋势。而且不得不提的是此前,苹果智能手表已经数次销量蝉联全球第一。这是苹果在智能手表领域的表现,其次我们再看看ipad个人平板电脑领域中苹果的表现又如何呢?IDC关于2020年平板电脑Q3全球的统计中,苹果以居高不下的份额以及出货量蝉联第一,这个表现是好还是坏我们先不说,我仍然记得IDC在2019年Q4季度的统计报告中是这样评价苹果的ipad,“iPad逆转全球平板颓势”!全球平板颓势?IDC报告中这样说道,“放眼到2019年全年,苹果iPad依然是最大赢家,销量4990万台,份额高达34.6%,同比大增15.2%。而三星、华为、联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那么当时大家的成绩是怎么样的呢?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第二名是三星,销量700万台,份额16.1%,同比降低7.4%;华为位列第三,销量400万台,份额9.1%,同比降低2.8%;亚马逊排名第四,销量330万台,份额7.6%,同比大降29%。也就是说目前热门的智能设备中苹果在智能穿戴领域以及ipad平板电脑领域的表现都异常的突出,而且是全球性质的。当然除了这两个之外,苹果的产品还有什么呢?想必剩下的就是Mac了吧?它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接着看数据!同样是来自IDC2020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报告,诚然因为系统封闭的关系,Mac的表现不如其他产品那般亮眼,但是仍然取得了全球第四的成绩。数据中显示从排名上看,联想以23.7%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市场,出货量为1927万台。惠普、戴尔、苹果、宏碁排在二至五位,出货量分别为1869万、1199万、689万和600万台,虽然苹果Mac的表现稍显疲软,但是从上图不难看出即使是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他的走势依然呈现出了上涨的趋势。在罗列出了各种数据之后让我们回归前面的标题,被华为、小米反超的苹果为什么还那么值钱?原因就在这里了!虽然根据相关公开的数据显示,苹果iPhone在今年的出货量不太理想,跌落出了前三名的位置,而且这点在“华式对比法”帮助下变得格外凸显,但是试问一下一个数学成绩满分的人跟一个仅数学没及格其他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地理、思想品德、生物、历史、物理、化学、美术、体育都满分的人比谁的总分高呢?谁的升学机会大一些呢?谁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强一些呢?我想以上的问题大家心中或许已经了有答案,那么想必为什么苹果还能位居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就不难理解了。当然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面子”跟“里子”的问题。在我写今天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能尽快而精准地罗列出数据所以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去整理这些公开且能合规展示出来的数据,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这些权威统计机构发布的报告中的标题都采用了“出货量”而不是“销量”。如果你能理解出货量以及销量之间的区别的话你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猫腻了,在经过我对苹果财报的持续关注之后我发现苹果是一个极其注重销量的企业,而其他企业呢则十分的看重出货量。出货量是什么?出货量是指生产商出货给代理商(或中间商)的量。出货量可能小于等于产量,因为生产的不一定都出货了。而销量呢,是指通过销售人员成功销售出去的数量。这其中跟企业的运营方向有着很大的关系,苹果每年下单订购的产品都会有库存的产生,然后轮替到次年销售,毕竟今年我出了iPhone12,明年我就得卖iPhone13是很不现实的,万一iPhone13不能准时上市怎么办?iPhone1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疫情的关系iPhone12就没有准时发布,所以iPhone11很好的承接了产品接替的空隙。反观其他企业呢,因为机海战术的运用,我的生产车间是不停运转不停地有产品出来的,如此巨大数量的产品投入市场在短期内卖出去也不现实,所以代理商或者中间商成了“背锅侠”,甚至在手机发展的中期仍有品牌商要求代理商一次性进购产品的数量的现象。再加上“华式对比法”的运用,苹果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来了都只能甘拜下风,就拿苹果举例来说吧,今年iPhone12我出货1亿台,但是只卖出去了8000万台,剩下2000万台第二年卖,因为第二年我还有2000万台的库存,所以第二年的出货量可能就变成了8000万台,按照这个路数他的出货量正常情况下都是维持在8000万台左右的,但是其他品牌就不一样了。我今年出货量1亿台,只卖出去2000万台,有8000万台的库存,第二年我仍有1亿台的出货量,那么之前的库存怎么办?这就不是我的问题了,而是你代理商的问题。当然了他的货给谁了不是问题,问题是我的出货量永远比你高,而且出货能力好变相的也给外界传递一个我很有实力的信号。面对消费者阶层的时候呢,又会给消费者传递一个我产品很热销的信息,否则我每年出货量怎么那么高呢?这一个套路只有在国内适用,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投资者甚至包括国内的投资者都喜欢投苹果的原因,因为在这些人的眼里,销量比出货量来的实际,且更能直接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反过来也一样,为什么国内就吃这一套呢?这不该反思一下吗?写在后面:当这些企业舍弃套路,脚踏实地的做产品的时候我想距离打败苹果也就不远了。同时作为消费阶层的我觉得,消费者更应该理性一些,“华式对比法”的现象在消费者阶层很常见,像拿电池比别人的芯片,比别人的系统,用出货量比销量等等,用这个方式完美的把核心问题规避过去,换回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别人做到了全球第一,你永远是活在一个圈子中仅此而已。

为何你的帖子没热度呢

其实很简单,有啥好迷的?iphone出来之前还是功能机时代,watch出来以前都没有智能手表这个概念,ipad出来以前平板只在科幻片里有,airpods出来以前大家用的还是有线,头戴式,挂脖式,挂耳式耳机,m1出来以前x86一统天下,一次次的创新,带来了高市值和强大的品牌价值,而所谓的“追上”也只是后来者

就好像当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就算天天换壳出新品又怎么样?后来者永远也超越不了他们的地位,只有革命性的创新才能超越,颠覆他们

所以要想真正超越苹果,要么出全新的产品比如AR眼睛,脑机等,要么对现有产品做颠覆性的创新,而不是升级一下cpu,升级一下屏幕,升级下摄像头就能追上的

其实苹果很聪明,不在手机上跟你做90分与99分的比较,而是多次重开赛道抢跑,现在留给竞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