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开原:简单聊聊 清朝到底是不是中国?(上)
2025-09-19 12:35:59 / 我要吐槽AD2
网页链接客观地说,在关于“中国”的论述当中,最不容易被规整地纳入“中国史”范畴的当属元清史,尤其是清史。举个例子,清廷在处理蒙古、西藏、新疆等“非汉”地区以及部分涉外事务时,都会通过理藩院来进行协调与处理的。但与传统的六部不同,理藩院的高级官员几乎均由满人或蒙古人担任,汉人被彻底排除出了边疆与外交事务之外。鉴于此,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样的安排,导致边疆的民族精英们在政治和制度上是与清朝皇帝而非与中国(Chinese state)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非常微妙的话题就此摆上了公众的台面——“清朝”到底是不是“中国”?01古典意义的“中国”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除了遣使招谕故元宗室和蒙古部落臣民之外,还遣使持诏谕云南、八番、西域、西洋、琐里、爪哇等地,表示“然必中国治安而后四方外国来附”。显然,他似乎并未将八番、西域、畏吾儿等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实际上,一直恪守着传统“天下观”的明朝君臣们,将国家划分为两京十三省与“外夷”两大部分。对此,《大明一统志》中如是写道:天命统一华夷,幅员之广,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极八荒靡不来廷。而疆理之制则以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天下分为十三布政司。值得一提的是,世居东北的女真一直被明廷视为接受羁縻统治的重要管辖区,正如《大明一统志》中所说的那样:女真迨入本朝,悉境归术目开原迤形。因其部族所居,建置都司一、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公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1616年,努尔哈赤被诸贝勒、大臣推举为“英明汗”,以天命为号,建立后金国。但是,他不仅在称汗前一直视明朝为“天朝”,甚至在两年后发表的讨明檄文《七大恨》当中,依然将明朝皇帝视为“天降大国之君”与“天下共主”。皇太极即位后,对明朝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比如他在致明朝的文书中表示,“尔既称为中国,宜秉公持平”;“明国复无一言,明既称为中国,则当秉公持平。乃他国侵我,则置若罔闻”。由此可见,尽管皇太极也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将明朝视为“中国”,但认为“中国之主”并非明朝皇帝永久独占,自己也有机会参与角逐。因此,他不仅经常以“北朝”之君自居,还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北朝”与“南朝”的共主。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更准确地说,是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将自己视为取代明朝统治的“入主中国之君”。因此在告祭天地的祝文中,出现了“我皇祖宠膺天命,肇造东土,建立丕基……值明祚将终,奸雄蠭起,以致生灵涂炭,傒望来苏。臣钦承祖宗功德……因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的论述。实际上,即便是乾隆本人也曾在《皇清开国方略》中颇为骄傲地表示,“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虽曾受明之官号耶,究不过羁縻名系而已,非如亭长、寺僧之本其臣子也。”一方面,乾隆所说的“中国”指代的就是明朝;但另一方面,它的内涵是比较模糊的——既可以是曾经“受命于天”的“天朝”,也可以指地理意义上的“明朝疆域”。鉴于此,欧立德教授曾公开表示:我们可否不经质疑地直接将“清朝”等同于“中国”?难道我们不该将其视为一个“满洲”帝国,而“中国”仅是其中一部分?坦诚说,如果将“中国”视为古典意义的、带有“汉文化属性”的中原王朝,那么身为“中国”的明朝疆域,无疑是“大清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在有清一代的不同文献中,“中国”一词的内涵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欧立德在仔细阅读了《大清历朝实录》之后发现,在1644—1911年间合计出现了1088次“中国”。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中国”指代的是“汉人居住地”;剩下的“中国”指代的“好像是整个大清帝国的国土”——他“大多出现在处理对外事务层面,或者是一种历史或文化的语境下”(有着“中央之国”的内涵)。以后如果有外站链接,一律放2楼
“中国”最初为地理概念,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最早记载该词,指周王朝统治中心(今洛阳地区)。也就是最早的中原中国”之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后泛指中原地区。黄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中夏或中华,与中国含义相同。《韩非子·孤愤》:“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兼并了中原区域。乾隆说:“夫对远人述颂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说乾隆认为不是中国的,怎么解释这个
- 上一篇: 宿傩开原身,把身体恢复到了什么程度?
- 下一篇:开原送外卖怎么样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