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南昌 / 正文

南昌: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26-2030年)编制

2025-09-12 10:20:58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项目名称:2025年度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服务期: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初稿;6个月内修改完善形成定稿,直至正式印发实施。《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南昌都市圈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问题、面临形势、机遇挑战,提出推动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空间布局、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等,形成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总纲领和总指导。规划期为2026~2030年,远期展望到2035 年。具体内容如下:(1)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从区位、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对南昌都市圈进行清晰准确的分析和阐述。(2)面临挑战和机遇。根据新常态、新时代下国家支持都市圈建设的新要求,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等角度,深入分析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3)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南昌都市圈的特征,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提出准确的战略定位,并据此明确发展目标。(4)空间布局。深入分析南昌都市圈的空间形态,明确提出区域空间总体布局、空间发展策略,特别是重点产业发展布局。(5)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对南昌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提出明确的发展重点、方向、路径和举措,并提出支撑发展的相关重大工程或重大行动。(6)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保障机制。

2025年7月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按要求10月初完成《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26-2030年)》初稿;2026年4月初完善并形成规划定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下属的全资国企,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慢了

还没有上报?

希望这次可以搭上长江中游政策车,规划起点高一点

原先的规划范围就不科学,不应该囊括九江全市,像武宁修水离得太远,群山阻隔,甚至九江市区都不应该圈进来

挺可惜的,赣西山区三个主城区给长沙做了嫁衣,如果宜春主城区搬来高安就好了,南昌周边也有一个离得近的地级市主城区了,搞都市圈也好一些

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图1)。2018年,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79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0506亿元。----------------------------------------------------------------------这是上一版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定义的范围,面积4.5万平方公里,相比其他已获批都市圈面积大了点;但经济体量相比其他已获批的都市圈又小了些;所以这个平衡不好掌握。面积小了,经济体量更小,上不了台面,批复有难度;面积大了,经济体量可以,也难上台面,批复有难度;

这是我搜索到的2024年南昌都市圈整体GDP,1.58万亿放国内已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排名基本上垫底。网上捡到的图,不保真。

17个都市圈,这两年批复的都在2万平方公里以下,南昌都市圈近5万平方公里,是闹着玩的,压根就不想上报,只是为了开会有个议题而己

郑州、深圳都市圈都是缩减到16500平方公里才获批的,南昌都市圈以后获批大概在15000~2万平方公里之间

国家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把南昌-九江复合型枢纽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前16个提高枢纽城市集聚辐射能力范畴。只有南昌的铁运+空运和九江的水运联合,才能在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中为江西取得更有利的位置。我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南昌都市圈把南昌和九江两个地市完整纳入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南昌难呢?如前面所说南昌都市圈面积大了,国家难批;面积小了,经济实力不够,也难批。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南昌城区或者南昌都市圈核心经济实力不够。核心不强,圈子难成。剔除进贤县的400.13亿和安义县的170.14亿,实际上2024年南昌城区(含南昌县)的GDP只有7230.1亿。核心不强,圈子难成。只有把南昌城区的经济总量做到万亿,城区人口做到600-700万,南昌都市圈才有真正意义的影响力。都市圈和城市一样,不是摊大饼。否则赣州拉着下面18个小弟,也可以凑个都市圈。都市圈和城市一样,需要一个较强的核心,也就是城区。

黄山又入了杭州都市圈?9月5日,杭州都市圈数字外贸服务联盟成立暨“稳外贸·拓市场”助企服务活动在杭州举行,来自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宣城七城市的发改、商务、贸促等政府部门齐聚一堂,共谋抱团出海新路径。这则看似平常的政务新闻,却产生了一个疑问:省外的黄山、宣城,难道又入了杭州都市圈?近年来,黄山在杭州都市圈的去留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去年,绍兴出台的《全面融杭发展规划》,却让黄山冲上热搜。这是杭州都市圈获批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后,首次透露出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市11个区、县和嘉兴、湖州、绍兴各4个区、县,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浙江衢州与安徽黄山、宣城均不在都市圈内。一时间,“黄山被调出杭州都市圈”的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对于杭州都市圈“变小”,有区域研究专家分析,杭州都市圈从2018年扩容后的“杭嘉湖绍衢黄”,重回2007年初建时的“杭嘉湖绍”,为的是发挥都市圈在更小空间尺度上同城化合作的示范作用,打造城市群的发展强核。反观衢州和黄山、宣城,不仅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而且与杭州距离较远、联系较弱。以黄山为例,杭黄间高铁约1.5小时、单程花费约120元,远超规划领域的1小时“极端通勤”时间,其承接到的辐射自然非常有限,显然难言同城化,由此看被剔除出名单也并不意外。对此,时任黄山市委主要领导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回应,目前国家层面对都市圈空间面积有严格限制,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虽然黄山与衢州未列入其中,但仍作为杭州都市圈协调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合作。实际上,对于融杭发展,黄山一直很积极。尤其在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运营,让杭州和黄山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5小时;2019年,黄山市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开启全面“融杭”之路,两地往来更为频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长三角城市的重要发展经验之一。如今黄山的“融杭发展”,虽然无“名”,但却一步步在扎实推进。去年11月底,杭州都市圈2024年度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绍兴柯桥举行,黄山与宣城、衢州同样参与其中。今年5月21日,第二届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黄山歙县召开。2025年作为杭黄合作的深化之年,两市联合印发《年度合作事项清单》,涵盖生态、产业、民生等领域30项具体任务。此次会上,同步发布的《2025杭黄廊道重大产业项目》,涵盖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黄山市领导表示,黄山将依托杭黄廊道这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落子,与杭州持续共建平台、共育链条、共享资源,让人才、技术、资本在廊道内自由奔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便是“拉长长板、贡献长板”,于后发地区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取长补短”,才能将发展落差转化为发展空间,在一体化中实现携手共赢。如此来看,黄山等城市的“融杭发展”新事,还将不断上演。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