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额尔古纳 / 正文

额尔古纳:《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一些看法

2024-10-04 00:21:09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前两天在迟子建吧发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号在那里被封了,用另外的ID在那里发的小说看完后,其实一直有几句话想说,但有些懒得写,心里也有某种担忧和顾虑。首先想强调一点的是,迟子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真的可以说是笔耕不辍,戮力创作,为我们写就了无数的华章。其创作之高产丰饶,其水准之高超精妙,在同时代的作家里是为数不多的,数数同时代作家里现在还活跃在文坛上的,还有几个人了?很多作家是不愿写中、短篇小说的,毕竟素材就是那么多,用完了再找有切身感受的素材好像是有点难度。但对迟老师来说,这个问题是丝毫不存在的,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迟老师不仅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也创作出了饱受赞誉的长篇小说。三捧鲁迅文学奖,又获矛盾文学奖的,应该就是她一个人吧?     至于右岸,其它评论先不说了,我想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同时想强调的是,这是我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观点,是极其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极其错误和荒谬的,倘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迟老师及诸位同好原谅则个!     我认为,右岸以一位年届九旬的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行文是非常独特的,就像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所说的那样,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柔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但我觉得,小说可以以回忆的方式写作,小说的视角不必要总以远镜头的方式来进行吧,就算是她回忆本人的青春时,小说仍然是停留在以80岁的视角来叙述的,能不能以当时的“我”融入那时的“当下”进行叙写了?就是以人在事件中以活生生的近镜头的方式来呈现了?因为,总以远镜头的方式来叙写,好像难以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爱、恨、痛、伤啊!     另外,我觉得,还可以进行多视角转换的方式推进故事,回忆其实也并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事实的。能不能有时以妮浩的角度来叙事了?有时又以她的孩子比方说果格力、交库托坎的角度来叙说同一事上了?尤其是,用在逃跑掉的贝尔娜身上,是不是更有一种触及人性与灵魂的深度了?     甚至,还可以风的视角、以驯鹿的视角、一棵白华树的视角来描摹这个屡经磨难又生生不息的民族,就在各种角度的刻画与描摹中,这个民族最深处的性格命运、爱恨情仇会以更加灼热的力量打动我们吧!     第二,我想谈谈依莲娜的死,小说中写的是妮浩祈雨的情景让依莲娜难以忘怀,说她在那个瞬间看到了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风雨,激荡人心。在某种感召下,她以身赴死。但我认为,小说前面是写到了依莲娜多次从城市回到故乡的,也就是说她对鄂温克这种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认同与接爱的,妮浩的死,进一步深化了她的感知,震撼了她的灵魂。但即便受到这样的震撼,也不用非得一死吧?我们也有这种被震撼的经历,要都这样,恐怕我们已无数次地了结生命了。     那么,依莲娜究竟是为什么而死的?是不是纯属作者臆造的了?看后记,可以明显看出鄂温克画家柳芭是依莲娜的原型。看依莲娜为何而死就要看生活中的柳芭是为何而死的,我对柳芭情况不是太了解,只能说我个人理解的原因。实际上柳芭的死因某种意义上与王国维是一样的。陈寅恪是如此说王国维的死:"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所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安心而义尽也。"简单地说比方欲望,现代生活里已是那么的合情合理了,但在柳芭原来生活中,在原始文明中哪会有这许多的欲望了?可是在接触现代文明后可能在自己思想深处,好像对这些又有某种程度莫名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又是对自己原有价值观的背叛的,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在对自己的痛恨与绝望中,她走向了另外一条路。这样说当然是不及陈寅恪说的那样深刻的了。        第三,我想说的是,鄂温克人下山来生活,这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我相信,即便没有外面世界人类的进入,他们可能一千年,一万年后也会发展出与我们类似的文明的。就像地球上由单细胞生命发展出人类这样的高级生命。我们情感上可能希望他们永远活在山林中,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相伴,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大家想过没有,在山上的鄂温克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了?小说中萨满牺牲了自己的孩子,毕竟救活了别人,但现实中,这真能像那么神奇,个个都能转危为安吗?还有,在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在那种简陋房屋里,他们寒冷吗?他们饥饿吗?      其实,小说无论是写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也好,还是弱小民族的挽歌也好,归根结底,是要表达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这类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茅盾奖授奖辞)!否则,描写怎样的人,怎样的民族,又有什么意义了?      现在的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原始生活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不是让他们永远那样生活着,给我们提供某种精神图腾。就小说而言,是否可以刻画一个受过外界所谓现代教育的鄂温克人,以他“现代”的视角来观察鄂温克人的“原始”生活了?当然,在这种观察中,也应有对我们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我想说,看迟老师的中、短篇小说时,那种行文与叙事,真的是行云流水、不着痕迹、浑然天成、不加雕饰的感觉。我曾对此格外注意过,觉得迟老师很可能在中、短篇里也没有对那些结构什么格外构思的,在我心里,迟老师已达到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了,这里我并不是说了那些以后,又故意在这里吹捧的。这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再看迟老师小说中的语言,还有那些奇妙的比喻,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但我还想说,我个人的想法,长篇小说的结构和形式是相当重要的,是值得作家深入思考的,个人感觉莫言这方面略好。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漏洞百出,请迟老师及广大灯迷万勿见怪。    

写得不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谢谢!

关于楼主的第一个疑问,我觉得正是“远镜头”、“他”的回忆式叙述方式才客观,才更符合这部小说“轻灵澄澈”的风格(虽然在真善美的下面话题很深重,很痛苦)。因为这部小说写的不是个人激情,融入“当下”的爱、恨、痛、伤虽然可以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效果,但是“近镜头”多流于浅薄、自我、繁琐、无意义,只有广镜头、全局连接起来才适合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史诗”,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作者这种“局外人的客观”而又深入其中怜悯挚爱的态度!第二个嘛,书中人物已经不算少了,“多视角转换”岂不会繁琐纠结,小说主题思想达到就行了。。。“甚至,还可以风的视角、以驯鹿的视角、一棵白华树的视角来描摹这个屡经磨难又生生不息的民族,就在各种角度的刻画与描摹中,这个民族最深处的性格命运、爱恨情仇会以更加灼热的力量打动我们吧!”关于这个,我要说,“以人为本”…风、驯鹿、树的思想是那么好想、好写的么?!我无意说你,但是真的觉得你有点“无理取闹”。迟子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这就够了,哪有那么多“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它要是那样就好了”。。。你的那些假设、意见如果真的用上的话,我感觉这部小说要糟。。。你那后面的我还没看,就前面的探讨一下,陈述一下个人意见而已!还有,有人一起探讨喜欢的作品,我很高兴!

多视角转换在本书中应该是可行的,那样会更写实一些

写的不错,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同。不过,迟子建的才情是无可争议的了,很喜欢她的文字。

其实这本小说还是蛮写实的,只是经过艺术加工了一些!真实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可以参照晏礼中的《最后的鄂温克酋长》,虽然也是艺术化的散文,都写得很好!

迟吧宽容度不够,你就在这里发吧。

就大部分人而言,不管什么民族,走向现代社会恐怕永远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是的,现在地球上,非洲和南美洲可能还有一些民族还是过着接近于纯原始的那种生活。这可能既有地理环境的影响,又有与现代文明接触的缘故。我想假如他们的后代,如果接触到现代文明,他们是会逐渐走向现代文明的,比如手机在非洲的发展,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反过来,按假设的一种逻辑,全世界的人,都不过现代生活,都回到那种打猎采摘、捕鱼射食、刀耕火种的生活,相信地球上的动物,用不了几年,都会被人类吃的干干净净的,这样说毫不夸张吧

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进化,无疑是一个极其庞大沉重的话题。一种文明的进化,无疑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人的数量和生产方式是有关的,但除却地理环境所限处,究竟是文明先决定了人的数量和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这些上层建筑,还是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脉络?这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话题。

偶并没有说鄂温克的原始生活就没有价值,即使他们没有什么生态和野生动物方面的知识。一个鄂温克人,难道身上有些虱子,就注定不快乐开心?就注定过得是一种低档悲烈的生活?一个衣冠楚楚、光鲜八面的现代人难道就注定过得是高贵快乐幸福美满的生活?其实这种逻辑不过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西方式的文化中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

偶反对是那种不加思索不加辨析田园牧歌式幻想的非真实的叙述和阐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直面现实。不能以个人好恶为转移。这并不是要强行以一种文明否定另一种文明。文明之间应该彼此包容、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文明之间自会有矛盾、碰撞、交锋,而我们对这种矛盾、碰撞、交锋的思考和辨悟,对于我们可能更殊为重要。就这部小说而言,就像上面说的,刻画一个受过外界所谓现代教育的鄂温克人,以他“现代”的视角来观察鄂温克人的“原始”生活,同时又以一个“原始鄂温克人”来观察我们的“现代”生活,可能也是种行文和探索的方向吧

学校好书推荐做的这个,好书一本www

正是老酋长女人的角度才会看到的都是爱和美好,而不会在乎“虱子”之类。至于小说人物的命运,的确作家的权利很大的,我们读者只能无奈接受,我们说的所谓更合理结局其实是自己的创造

想问下楼主对书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呀?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