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三明:啥情况!三明医改+外商独资医院,职称还重要吗?医生收入会上涨
2024-09-28 19:20:16 / 我要吐槽AD2
今日推送允许在京津沪等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9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作为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围绕独资医院领域,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允许外商独资办医疗机构,而非仅限于中外合资,这是政策层面对外资办医的一次较大突破。据“华经情报网”援引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外商医疗机构在2021年达到302个,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全国超10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数相比,市场份额仍然较小,且整体仍以轻资产投入的诊所和门诊部(188个,占比62.25%)形式为主,医院数量则较少(114个,占比37.75%)。多年来,外商参与医疗机构建设的形式与趋势,深受我国宏观政策变动的影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放宽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目前来看,这一顶层信号正转化为更为具体的实施政策。虽然政策层面放宽了对外商办医的形式,但“界面新闻”在分析文章中指出,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外资在国内开设医疗机构的困难还在于政策的具体落实与相关地方部门的沟通。《财经》也曾发文透露,在审批与后期运营中,外资设立的医院要得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商务部、发改委、工商部门、环保部门、土地规划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审批主体不明确,各审批机关之间往往缺乏协调,常常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除了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市场准入外,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行业方面的外资准入也倾向宽松。人们对该政策看法不一普通人群能从外资医院获益吗?允许外资来国内开医院,这个重磅新闻一出来,立刻引得舆论哗然,不同人群站在不同的视角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反对的人群认为:“外资医院相当于高端的私立医院,以挣钱为目的,他们就是来赚钱的,他们不是慈善家,我承认这些医院的医疗水平肯定更高,但跟我们底层老百姓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钱去外资医院治病,它来不来都无所谓,我能去的、能依靠的只有公立医院。”“外资医院来了后不但对我们底层老百姓没好处,反而有害,因为它们肯定会出高价挖走顶级大三甲的医生,这样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会向外资医院流动,那你让我们这些没钱的普通人群咋办?所以,我们坚决反对!”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也持消极态度,是因为这个政策其实在10年前就有了。早在2014年8月2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表示: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除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外,其它境外投资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设置中医类医院。但在2015年,政策收紧了。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的修订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医疗机构纳入限制类。在后续的相关政策里规定,外资仅能以合资的形式办医。如今10年已过,外资医院的局面似乎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这不禁让一部分人丧失了信心。一些业内人士忍不住担忧,“外商独资医院”,关键在于“外商”能来,现如今面临着“外资撤离”、“民营医院倒闭”的情况,前景可能没有那么明朗。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坦言,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有限。从需求来看,目前中国高端医疗需求体量不大,而外商投资领域恰恰聚焦于高端医疗。业界人士对此也持审慎态度。虽然此次政策相比之前开放的尺度、范围更大、更广,但是在数据、个人隐私保护和境内外联通,以及先进疗法的技术转移、IP保护等方面还期待看到更多积极措施出台和落地。医生有了新去处、新选择外资医院进入,医生收入会上涨?不过更多人则是持有支持的态度。支持的人群则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医需求,让各级医院压力越来越大,而外商独资医院的引入,确实能在分散医院压力的同时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在此项政策之下,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医生,有更多的选择终究是好事。“外资医院的入驻,将带来全新的医疗理念、先进的医疗设备、国际化的医疗服务流程,以及可能更为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这不仅是对国内医疗机构的一次直接挑战,更是对整个医药行业生态的重塑。从药品研发、生产到销售,从医疗服务到患者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因外资医院的加入而发生深刻变化。说真的,在外资频频撤离的当下,我们无比渴望能有新鲜的血液进入,更希望外资医院能发挥鲶鱼效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由于定位和功能的不同,外资医院不仅有利于分流公立医院的压力,还能满足一些高端和多样化的就医需求,补充公立医院的不足,这也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于医疗界而言,亦有裨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引进先进的医疗机构和创新的疗法,对于惠及患者以及推动我国医学的发展都非常有价值。”另外,对于医生而言,允许开办外商独资医院,也是有益处的。以梅奥诊所为例,它开创了电子病历,极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如果能在梅奥的影响和带领下,把电子病历在全国所有医院都推广开来,这将影响巨大。梅奥诊所信奉回归初心,所以坚持选择执行医生领导制。每一届的领导层几乎都是医生,而这个人也是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由大家选举出来的,医院内的事务,也都是由医生自己决定。除了最高领导者之外,医院的各个科室则采取了1+1模式,由一个医生搭配一个专业管理者共同管理,两个人可以分别从医生以及运营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互相合作、互相协调把持科室的走向。未来,这种管理模式或许会对国内的医院产生影响。再说医生的收入问题,如果外资入驻,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择业和发展选择。医疗市场的良性竞争,势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医生的薪酬那是真的高。以美国为例,该国的初级保健医生的平均年收入从2020年的24.2万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6.0万美元,再到2022年的26.5万美元,肉眼可见每年都在增长;专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更是由2021年的36.8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38.2万美元。上文提到“对于医生而言,外资医院的加入,无疑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择业和发展选择”,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医生指的是有能力,不断提升自我,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而毋庸置疑的是,一旦外资医院入场,这些医生也会成为最吃香、最抢手的人。就在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消息公布的前一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杨建立表示,将会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3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年内实现全覆盖。业内人士指出,外商独资医院只可能影响极个别优秀专科医生,而三明医改所推行的年薪制,才是后续医改的重点之一。正所谓“大楼易建,良医难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力才是真正的“硬通货”。而只有在能力的加持下,才能让一个人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淹没,反可以乘着汹涌浪潮抵达新的高度。来源:华医网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医学界、梅斯医学、医脉通(本文为转载内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