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开平 / 正文

开平:个人倾向于原本水浒里蓟州的设定就是辽占区

2024-09-23 20:00:01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首先,水浒之前就并没有说蓟州属于大宋领土,就是谈到的蓟州知府也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绝色,并没有像提到大名府的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提到青州的慕容知府,是皇帝的小舅子,提到东平府程太守,是童贯的心腹,提到沧州江州,是大宋的发配地等,但无论是讲公孙胜还是讲杨雄,都找不到和大宋有联系的影子。其次,征辽时候还特地指出公孙胜,杨雄石秀时迁等人在那里住过,特地让石秀和时迁扮敌军打到蓟州城里做内应:【宋江道:“我未知你在玉田县受围时,已自先商量下计了。有公孙胜原是蓟州人,杨雄亦曾在那府里做节级,石秀、时迁亦在那里住的久远。前日杀退辽兵,我教时迁、石秀也只做败残军马杂在里面,必然都投蓟州城内住扎。他两个若入的城中,自有去处。】,这也表明了剧情设定公孙胜等人之前居住的蓟州就是辽国领土,当然你也可以说征辽是后来加的情节,故意这么设定。但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宋元杂剧里,柴进就是蓟州人,而水浒改成了沧州,个人认为就是因为水浒里柴进的人设就是后周皇裔,如果还给他安排成蓟州人那就是在敌占区说不过去了,所以把户籍改成了沧州,也正是这么一改,导致武松的回乡路线也出现了矛盾。

元杂剧中柴进就是蓟州人,这里也并没说他是后周皇裔:然后施耐庵在改编剧情时候,柴进被按上了后周皇裔的身份,自然不能再在辽占区蓟州呆着(可能宋元杂剧本身在叙述故事时并未考虑蓟州是否是辽占区),所以给安排成沧州,这么一改,也彻底把武松的回乡路线给打断,在元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中,武松先是伤人逃到蓟州柴进那了三年,后来和柴进一同到了梁山落草,落草后想回【清河县】看望哥哥,然后路过【景阳冈】。也就是,武松的行走路线是:【梁山】——【景阳冈】(阳谷县)——【清河县】,这条路线来看完全没毛病。水浒作者一改,路线就变成【沧州】——【景阳冈】(阳谷县)——【清河县】,从地图来看,这个路线就饶了个大弯。

有点脑补过头了。这个就是作者地理,官职,前后设定的bug。硬要圆,杨雄情节发生时候,蓟州先是宋朝领土,后来被辽国占了。

就从写法来看。根本没必要,从什么路线来推断,这种隔了好几个层级的间接证据,牵强来证明蓟州属于辽国。

直接来看,民间艺人为啥要编排一个发生在辽国境内的故事?

民间作者的地理知识有限的,三国里面原版的过五关斩六将起点是长安而不是许昌,罗灌水改动了这个错误却没有改动路线,就使得二爷成路痴了。

有没有可能,施耐庵等人的地理水平不高(最简单的,河北大名县-河南开封市需要途径山东郓城县吗?)

折担儿武松打虎大概率是近几年仿写的伪作 早些年侯会等人的研究中均认为该作已失传 另外 你不觉得用语太现代汉语了吗特别是这句

水浒传很多情节都是元代的元杂剧里的,地理是按照元朝来的卢俊义篇前作《梁山五虎大劫牢》,是滦州,在今天唐山,属于辽【(宋江云)我打听的滦州有一人是韩伯龙,此人其家巨富,文武兼济,使一条铁棒,打天下无对,我有心招安此人上山,学究哥意下如何?】——梁山五虎大劫牢【宋江、吴用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水浒传没错这个韩伯龙就是水浒传里被李逵砍了的那个,也是水浒传卢俊义篇的前作这里可能就是前作的设定

看到一个记录,是南宋时期,有个从河北逃回来的枢密院小吏叫杨雄

《水浒传》第83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中,施耐庵在开篇说道:【话说当年有大辽国王,起兵前来侵占山后九州边界。兵分四路而入,劫掳山东、山西,抢掠河南、河北。】接着便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慷慨陈词:【见今辽国兴兵十万之众,侵占山后九州所属县治,各处申达表文求救,累次调兵前去征剿交锋,如汤泼蚁。贼势浩大,所遣官军,又无良策可退,每每只是折兵损将。惟瞒陛下不奏。以臣愚见,正好差宋江等全伙良将,部领所属军将人马,直抵本境,收伏辽国之贼。令此辈好汉建功进用,于国实有便益。微臣不敢自专,乞请圣鉴。】这两段话和之后所描写的宋江破辽攻打檀州、蓟州等一以贯之,征辽中所提及到的几处大城池都是今京津地区及其附近的州郡,这种说法与历史恰好相呼应。现实历史上,从唐末五代及北宋时期、一直到元明时期,北方的确一直都有“山后”的说法,这种说法源于后晋石敬瑭为了实现皇帝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即大辽),因为这十六州一半在“山前”、一半在“山后”(古人将燕山北麓、长城外地区称为山后,将燕山南麓、长城内地区称为山前),于是当时人们便统一的将它们分批称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加起来就是燕云的十六州,后周世宗柴荣虽然发誓收回十六州,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也把收复燕云当作头等大事,他曾把收复南方偏国得到的钱财专门收储在封桩库里,准备收拾完偏国之后集中解决十六州问题,按他的心思,如果辽国同意归还十六州、这些钱财可以作为给他们的补偿款,如果拒不归还,朕二十匹丝绢买他契丹一颗士兵的人头,也把契丹人买光了!可惜他的宏愿未及施行,突然去世,把这个遗憾再次留给了子孙,其后宋朝与辽国很多次边界纠纷、都是由此而起,甚至北宋灭亡,也是因宋朝想联合金人共同收回十六州,没想到这些州郡从辽国手里“收回”之后,金人不但没有还给宋朝、反而连宋朝的老窝儿都给端了……。燕云十六州,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山前七州的行政中心在幽州(今北京市),统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山后九州的行政中心在云中府(今山西大同),统武州(今山西神池)、蔚州(今山西蔚县)、朔州(今山西朔州)、应州(今山西应县)、新州(今河北涿鹿,契丹改为奉圣州)、妫州(今河北怀来东,契丹改为可汗州)、寰州(今山西朔州东部)。这些州郡划入契丹后有所调整,有的改了名,有的进行了归并。您可以发现,在《水浒传》里,梁山伐辽所一路征讨的檀州、顺州、蓟州等州郡,就是现实历史中的山前七州,的确正是“山后九州”的所属州县治,宋江率梁山大军与大辽作战,就是在这些历史里被称为“山后九州”区域边界的地方,当然了、梁山征辽打的都是山前地带,并没有深入到山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42里有一段《事目》已经说得很清楚:“今国书内所言五代以后陷没幽、蓟等旧汉地及汉民,即是幽、蓟、涿、易、檀、顺、营、平,山后云、寰、应、朔、蔚、妫、儒、新、武,皆汉地也。”其中明确说“云、寰、应、朔、蔚、妫、儒、新、武”为“山后”九州,以云中府为行政中心,其“幽、蓟、涿、易、檀、顺、营、平”八州虽然没有明言“山前”,但也显然是与“山后九州”相对而举,其为“山前八州”,行政中心为幽州,概念不言自明。《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道:“金人久住鸳鸯泊,往来白水,以图天祚。既深入山,势不能出,因攻取云中诸州,且休息,往来山后。”——也可证明“山后”是指以云中府为中心的地区。自燕云十六州丢失以后,“山前”、“山后”便成为被契丹强行划走的中原政权北方两个地区的代称了,“山前”以幽州为中心、“山后”以云中为中心,这一点是历来没有变的。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