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呼伦贝尔 / 正文

呼伦贝尔:清军对准噶尔灭族是谣言(转载)

2024-09-22 17:23:36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现在的网络上谈到清史中清军收复新疆的过程时,有一句四处流传的话语:1755-1759年清军平定新疆的过程中对准噶尔部斩尽杀绝,准噶尔部几乎被灭种,至今在中亚只剩下准噶尔盆地以凭悼念。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国外以俄国切列潘诺夫编年史中兹拉特金写的《准噶尔汗国史》文章记述更为夸张:“所有史料一致指出,大批卫拉特居民被屠杀,这是清军司令部有计划进行的。……切列潘诺夫编年史肯定:在准噶尔的人、畜全部被杀绝无遗,连俘虏也不放过,只有那些能够逃入俄罗斯边境的人才得了救。”但是兹拉特金并没有举出文献中记载的具体事例。就是成书于乾隆年间越翼写的《皇朝武功纪盛》中写关于平准的过程中也未见有乾隆下达大屠杀令的记载:乾隆圣谕,看其情形毫无可疑者,即移向额林哈毕尔噶等处,指给游牧,以备来岁屯田之用。如稍怀叵测,即移至巴里坤,再令移入肃州,即行诛戮!朕从前本无如此办理之心,实因伊等叛服无常,不得不除恶务尽也!”这里面所说的是:对于无叛逆之心的准噶尔牧民迁移到额林哈毕尔噶等处,并提供游牧之地;但对于持有叛反复叛乱之心的顽固份子则迁移到内地的肃州对其执行肉体上的消灭。其实无论是中国清代的爱觉新罗-昭梿与台湾省的柏杨还是俄国人兹拉特金,都没有亲历过清军平定准噶尔事件,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事件都是在他们岀生之前发生的,他们的言论大多数都是来自道听途说或一些野史,事实上他们的言论是经不起推敲的。下面我们以史料来分析来认清真正的事实。在1755年清军出兵准噶尔以前就有近一万户准噶尔牧民内附到清朝境内:1750年准噶尔汗国有1000多户迁移到漠南蒙古,乾隆皇帝给予了这批蒙古人大量赏赐和妥善安置。由于准噶尔汗国内部争权夺利,1753年5月准噶尔汗国的杜尔伯特部领袖三车凌(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3700户蒙古人降清,乾隆下令给来降者大量的粮食与布匹并将他们安置在漠南蒙古各地。1754年准噶尔汗国贵族阿睦尔撒拉与汗王达齐瓦争权失败,7月初,阿睦尔撒纳、纳默库、班珠尔共率4000户2万余口,向清朝投诚。清廷对阿睦尔撒纳率众归附十分重视,即命侍郎玉保、副都统唐喀禄等带领喀尔喀王公前往赈济,发放牛羊、口粮,使其部众暂时游牧于乌里雅苏台附近的扎布汗河一带,并晋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纳默库、班珠尔为郡王,给予优厚待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归降者,改准噶尔之名为整个漠西蒙古的部落名额鲁特,就地安置,驻扎在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以及科布多,其中各部的分布如下:额鲁特部:额鲁特贝子旗、额鲁特前旗,附牧于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后改属赛音诺颜部;伊犁额鲁特八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塔尔巴哈台额鲁特旗:额鲁特总管旗(科布多额鲁特部);辉特部:辉特旗,附牧于札萨克图汗部。辉特下前旗、辉特下后旗,附牧于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下面是《清实录》当中记载的1757年清廷平定准噶尔部后安排准噶尔部族人口的情况:乾隆22年(1757年)正月辛卯又谕曰:”达瓦齐之弟伯格里妻室,已系孀居,无可依恃,恳请移入内陆,青殊可悯。著加恩准其携带属人,赴察哈尔正黄旗居住。“(《清实录》卷538,优待绰罗斯家的投诚者)。乾隆23年(1758年)11月庚午谕军机大臣等:“三宝等:前经呈报达什达瓦属人穷蹙情形,深可悯恻。已谕将存贮籽种三百合,全行散给。又布林等告称:伊等情愿向内迁移,承受恩泽等语。伊等既愿内移,则来年交春后,三宝即率领伊等,量力行走,至热河居住。但迁移之前,为日尚多,仅给籽种,亦不敷食用。是以从伊游牧,选兵一千名,前往西路。不但入选官兵,优加赏给。即其余人等,亦酌给三分之一。庶伊等普沾因赉,不致拮据,似此格外施恩,特因伊等自迁移游牧 以来,感 戴朕恩,安静守分。将来支给钱粮,更于生计有益。可传谕三宝,将此晓示布林等,俾众皆知悉。又谕(军机大臣等):”据绰勒多等奏称:“安插呼伦贝尔地方之杜尔伯特台吉班珠尔、布图库、噶勒杂特之得木齐根敦、达木拜,明噶特之巴苏台等,一百四十七户。伊等户口甚众,一时不能办给产业牲畜。请每二户,合给农器价银一两,麦种一石、耕牛一头。每一头,折银八两。令其耕种,以资养赡”等语。著照所请办理。但此等厄鲁特,习于贪饕,不知俭省。著传谕绰勒多等,俟赏给伊等后,务加意约束,毋使浮费。(《清实录》卷575)。

乾隆27年(1762年)四月己巳谕军机大臣等:“永贵等奏称:”准军机大臣议复德格奏。将回人收养之厄鲁特,官为买出,送伊犁安插。因详加察访,有实受回人苦役者,即给价赎取;有为家主信用,妻孥牵累,不愿赎身者,各随便其便“等语。从前办理此事,原因厄鲁特等,受回人挫折。与其畏惧脱逃,流为玛哈沁(劫匪),不如赎出,与现在伊犁之厄鲁特等,一同安插 。以靖地方。此亦视伊等情愿与否耳。若伊等果能相安无事,不致逋窜匪,又何必勉强赎出?著传谕永贵,即如所奏办理。并传谕各驻扎回部大臣等知之。”(《清实录》卷658)。新疆平定,清政府出面赎买解决被维吾尔族抓去的准噶尔人奴隶)。乾隆33年(1768年)三月壬子又谕曰:“吴达善奏:“陕甘挑选厄鲁特兵丁346名,前赴云南,现已分起程,由川省前进等语。此等派往云南之厄鲁特,为数本属无多。若于到滇后,复令分派各营,与绿营兵丁零星错处,不但不能转移滇兵怯懦旧习,且恐日久因循,转为其所传染,殊非派令前往本意。五福,向在新疆,于厄鲁特素为熟悉,自必约束得宜。著传谕阿里衮、鄂宁,将此项派出厄鲁特兵丁300余人,专交与提标管辖。俾得聚居一处,遇有应行派用之事,酌量调遣,以收实用,不必更行散拨。并将此谕令五福知之。(《清实录》卷807)。被送往内陆收服的准噶尔部众量才使用,有些放归伊犁,有些派驻全国各地,成为清朝重要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清朝终于完成了对准噶尔部众恩威并施的征服。从上面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755年清军出兵准噶尔部以前就有近一万户准噶尔牧民投靠清朝,并被清廷安排在新疆以外的地方生存。在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以后又陆陆续续地安置了众多的准噶尔部人口。上面的史料都是有据可查的。清军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屠杀行为,但并不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说的种族大屠杀,而是对一些反复发动叛乱的顽固分裂分子进行了剿灭。写《啸亭杂录》的昭梿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清军平定准噶尔部的过程,平定准噶尔部的事件出现在昭梿出生之前。《啸亭杂录》里面的记录有非常多的地方是夸大其词,而另外一方面又充斥着对乾隆大拍马屁的词语。昭梿无非是想通过夸大其词的手法来宣扬清军的武功,也想通过此来反衬乾隆皇帝的英明神武。至于俄国人兹拉特金在《准噶尔汗国史》中,兹拉特金并没有举出文献中记载的具体事例,也未见其出处。还有现代的台湾文人柏杨在其写的《中国人史纲》中描述清军屠尽准噶尔部的出处是来自昭梿的《啸亭杂录》。更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前后过程中,并没有对准噶尔部实行所谓的种族大屠杀,清军所杀的都是反反复复叛乱顽固不化分子;相反的是有大批准噶尔部牧民投靠了清朝并成为大清的子民,准噶尔部后来还成为了清军的重要组成力量,在清军中一直有一支厄鲁特蒙古骑兵部队:例如在1771年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时,有一千厄鲁特蒙古骑兵属于清军的攻坚部队;在第四次清缅战争中也有一千多人的厄鲁特蒙古骑兵充当尖刀部队,在1769年11月的新街之战中1000名索伦骑兵与1000名厄鲁特蒙古骑兵同时发动集体冲锋打垮了缅军左翼,导致了缅军在野战中的失败。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以科学、系统的史观来看待中国历史,对现有的史料进行多思考多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那么谁在传播这种伪史呢?俄罗斯。它们为占领中亚地区及中国西部被割让领土,做的思想教育。让当地民众认清朝为侵略者,俄罗斯为解救者。这种思想随着苏联对中国的影响传入国内,导致国内大部分人都认为清朝灭族准格尔。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这样的啦,正统的官方记录不看不信,反倒是对地摊文学当做黑匣子那样拿香拜

竟然没有清粉,都是假的清粉。不是说我明粉吗?为你们辨伪,你们咋不吭声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