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嵊州 / 正文

嵊州:本人关于吴越的看法

2024-09-20 05:50:20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推荐《中国越学》关于春秋吴国、越国,有考古资料显示茅山以东地区为古越人活动区域,后来吴国越过茅山,越国退守会稽,便有了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吴越历史,即阖闾、夫差、勾践时代。吴越同文同俗,都断发文身之类的便不再列举了。《吕氏春秋》、《史记》等都有记载,考古也基本是这个观点。先秦《国语》·《勾践灭吴》:“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先秦时期认为的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范围这么大,不包括整个浙江省。因为当时越国(於越)南边为同属百越的东瓯部落。当时应该未建国,后越王无疆死后建立瓯越,汉初为东瓯。而越国西边为姑篾,姑篾为徐偃王南迁而来。《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杜预注:“邾,今鲁国邹县也。蔑,姑蔑,鲁地。鲁国卞县南有姑城。”《史记》三十世家·三王世家:“夫广陵在吴越之地,其民精而轻…”《史记》成书于西汉,这里的吴越之地把今扬州都算上了,显然是以春秋吴国越国之地算的。《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三国志》·《晋书》:“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费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这里的吴越指的便是孙权的基本盘,江东地区。《晋书》帝纪:“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古代斗、牛的分野,应该在苏南及浙江中北部,对应的吴越之地也在此。北魏《水经注》记载:“永建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二,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在北魏之前,吴越之地号称三吴。《隋书》帝纪:“…以上天之灵,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举也,永清吴越。其将士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 ”这里的吴越代指南陈。三国时期,吴国将会稽郡拆分出临海郡、建安郡、东阳郡。唐时改会稽郡为越州,从此时开始,便形成了以苏州为核心的吴,以绍兴为核心的越。此时的吴、越大致以钱塘江为界,有“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之说。和春秋吴、越范围不一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有越人,吴越两个概念。依据《新唐书》地理:“越州会稽郡…剡,望。武德四年以县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八 年州废,省剡城,以剡来属。”剡溪又在嵊州。这里的越人大概率指越州人,吴越大概率也是越州。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这里的三吴和越又是混用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就不多说了,至两宋也是一样的,吴越便是指吴越国。苏州因为吴县一直存在,又因为历史上吴国、吴郡治所都在苏州,所以一直被认为是吴地代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宋代柳永的三吴,又是汉代的三吴概念。明代《小窗幽记》集情篇:“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 ”这里的吴越,大致又是吴越国概念。由此可见,单纯论“吴地”,一般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域概念。论“越地”,一般是以绍兴为中心的地域概念。论“吴越”就要看是论哪个时期的吴越。各时期混用现象是存在的。今浙江说的“文化吴越”,基本是以吴越国为版图来说的。就像之前介绍的《中国越学》,中国有於越、瓯越、闽越等百越,单纯说越,能代表哪一个?只有吴越国版图能覆盖浙江,而吴越国基本奠定了今浙江版图。文中有不足之处尽请指出。

我特别喜欢你这样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非常棒。

首先,肯定是反对等级制度的,之前我对秦淮就是这个论调,没有谁比谁高贵,没有吴比越高贵之类的说法,只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拿我湖来说,自汉以后,我湖就是吴地标签了,但是我湖实际发展确实是不如绍兴等地的。自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之后,实质上,我们就只是按地域划分的吴地汉文化、越地汉文化,只不过地域特点浓重而已。

越国早期首都应该在湖州一带,后来迁到绍兴的。早期越国高等级考古遗址都在湖州。

理解分歧的起因还是孙吴这个原因,没有孙权占百越之地建吴国,哪有现在这么多争论。为什么孙权政权要取名“吴”,那是因为他还占领着汉吴王辖地。守江比守淮,与北方曹操对抗,肯定要打着“吴”地大旗以团结两淮人民。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先后占领淮夷之地,江北就成了吴越之地,孙吴失去江北区域,“吴”地缩小到江南(江东),“吴”也成了北魏记载的三吴(会稽郡),这样“吴”就是“越”的修饰词了

江北人杨行密是淮南节度使,建立的吴国就是后来的南唐,这下江北是“吴”又是板上钉钉了。这也可能是吧里一位扬州人称广陵为北吴的理由吧?这位扬州人称广陵是北吴,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后来嘲笑他这样说,他也没反驳,可能他也知道三吴就是会稽郡一分为三的区域,还扯不上淮东。

钱镠这吴越王,可以用“吴”修饰“越”,但杨行密的吴国不答应啊,“吴”是两淮大旗,吴国、吴越国谁是正宗“吴”?

南唐继承杨吴,受禅继承的是淮南节度使江北人杨行密以淮南为根基建立的吴国,根本不是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这百度百科是江北人编辑的吧?把占据两浙(含今苏锡常)的吴越国开除出江南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