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嘉兴 / 正文

嘉兴:你听,浙漾运河诵华章 | 大运河浙江段的繁荣之地——嘉兴段

2024-09-10 10:45:25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转自“浙江古建”公众号。中国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今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省古建院擦亮浙地传承品牌,推出“你听,浙漾运河颂华章”,旨在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热爱运河、保护运河。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或浙西运河,是中国京杭大运河的南段,长约330 公里。北起江苏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到杭州。沟通长江、钱塘江及太湖平原诸水系,是这一地区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航道。大运河嘉兴段位于江南运河南端,是连接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北起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全长 81.22公里,穿越嘉兴的乡野村庄,滋养了古镇,孕育了江南“鱼米之乡”。大运河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嘉兴境内,形成了以嘉兴为中心、以运河为骨干的水网,嘉兴也成为了八水绕城的运河水网中心。流淌不息的大运河,形成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重要坐标城市,滋养了嘉兴独特的运河文化和人文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1直塘到弯兜,再到三弯截直大运河(嘉兴段)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开挖了太湖流域至钱塘江的人工河道——古长水和百尺渎。据《越绝书·吴地传》载:“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其走向大致为从苏州经嘉兴到达钱塘江边。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开挖越水道(今崇长港),又名漕运河,亦名长安塘河。秦始皇时期,为加强对东南吴中地区的控制,开辟陵水道,联系嘉兴和杭州。西汉武帝时期开挖了苏州经平望至嘉兴之间的河道,江南运河初具轮廓。隋大业六年(610年),大运河从沙塘口到长安镇,通过长安三闸,连接陵水道到杭州黄家堰一段,成为大运河的南段。元朝末年(1395年),割据江浙的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因上塘河河道狭窄碍于军粮运输,发动军民开挖从桐乡崇福经塘栖至杭州的新开运河,与隋代开通的河道连通,称为杭州塘。到了明嘉靖年间(1556年),因不堪倭寇侵扰,乡贤吕希周与知县修筑城垣,并将运河的直塘改为弯兜,运河贴临城郭,与护城河合二为一。这样一来,运河水势纡缓绕城,既通舟楫漕运,又利防御倭寇入侵。故民间有“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之说。由于年代久远,河流淤塞,航道变窄,洪涝干旱时,弊端更多。尽管历年来也不断疏浚,但发展到现代,狭窄的河道更是无法适应航运、水利之需了。崇福市河于1971年春开始大规模疏拓,实施镇区段运河“三弯截直”工程。昔日的隋唐运河故道,复成为京杭运河主航道之一,大大改善了运输能力。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嘉兴境内有5段河道(总长110公里)和2个遗产点(长虹桥、长安闸)入选其中。

2嘉兴运河段的景观元朝著名画家吴镇所绘的《嘉禾八景图》中,生动描绘了当时嘉兴的八处名胜,其中包括“龙潭暮云”与“三闸奔湍”。隘、节制流速和灌溉农田的作用。往昔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不断,樯帆如林,市场繁荣,船至闸前需落帆方能过闸通行, “落帆亭”应运而生。诗中周对边美景的生动描绘,“浓绿暗宫柳,肥红绽野梅”“柳枝沙岸夕阳边,依归帆樯卷暮烟”。20世纪初的落帆亭南宋末年,运河上的长安闸、青山闸等水利设施被开掘殆尽。《至元嘉禾志》记载杉青闸“皆不存,士人犹以堰名其地名”,现望吴门、杉青闸、羞墓、端平桥均已无存。端平桥原址新建,杉青闸仅存遗址。让人在凭吊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的沧桑与变迁。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