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邛崃 / 正文

邛崃:〖没有帐篷的天涯〗-160元二手车的川藏线徘徊之旅<连载>

2024-09-01 16:00:27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朋友的文章,原帖在天涯社区,找不到了,重新发出来纪念一下。。0.于是,我决定将这些事说出来,说的没人听,只好写。我也说不清我是谁,我叫什么,因为我被称呼很多名字:在雅安遇到黑太阳大哥的时候,被他依地缘喊过“小河北”,后来骑熟了就改成腻腻的“牛弟”了;天全时候追上来的李宏兴字正腔圆的唤我“牛人”;南京张老爷子称呼我“小牛人”透着一股长者的溺爱语调。这些是我还没有徘徊时候的事。等我徘徊了,5DK很自然的赐予我“徘徊哥”一号,这名字貌似是一路上包括到拉萨我听到的被最多人称呼的名字。现在由于5DK的帖子那么火,最近总有人加我qq,一问原来是顺着biketo里面的照片摸来的,让我很是小诧异了一番。不过后来我才翻到,原来他们是顺着杨佳帖子里的照片摸来的,杨佳叫我“野人”,这是他自己用的专用称号。后来很长时间没有专用的称号了,除了路上分分遇遇的徒步的叫花婆几个偶尔称呼我“田七哥”之外,我几乎都想起来我就叫田七了,鄙人田七,田姓行七。转折在某日清晨觉巴山下山时候遇到的大海一伙,大家初步交流之后便得到“月光哥”这一诨号,后来遇到的各种牛人,还知道了“月光1981”的故事,让我很汗颜,夜骑比我牛了去了,很汗颜愧对这个诨号。再后来大家真正见识了我稳定的饭量之后,说我能干掉前面巨多所谓的“318食神”,这名号自然而然的转嫁到我头上,特别是通麦一役,终于奠定了我在队伍里遥不可及的食神地位,不过我对这名字不是很感冒,这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不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来自柳州的梁兄称呼我“犀利哥”,这名号源自这兄台抓拍的我一张照片。说实话这张照片我也很喜欢,因为照的我不是那么丑,所以我欣然接纳,本来我就很欣赏犀利哥完美的生活态度和犀利的感情态度,几乎时刻准备拍马追赶而去。一时能记起来的也就这些了,让我小得瑟了一把。差点忘记,和老梁一样同是滇藏线进来的我们一起进拉萨的几个人五花八门的称呼我:大海和小二哥后来都单称我一个“七”字;勇哥和显姐两口子都老气横秋的叫我“小七”;玻璃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喊我“老七”;丑丑比我年龄小就尊我为“七哥”,王小毛同样原因也这么喊。好像有些臭屁的过了哦,我不知道后面会否都写成这德行,我尽量少得瑟,多记点一个真实的淡定的318川藏线之旅,加上徘徊。我是2010年7月13号从邯郸出发的,第一阶段是途径郑州,徐州,南京,抵达杭州湾跨海大桥,行程约1500公里。而后因台风放弃东南沿海之行直奔湖州转道“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那是7月31号。历经遥远而孤独的318前半程终于8月24日抵达成都,至此我那价值160大元的车已经陪我走了4000公里开外。而后便开始了那些现在自己回想都觉得颇为梦幻的徘徊之旅。再说说我的座驾吧,这辆临行前在邯郸的一个二手车市场上买的价值160的神车,……,太多了,回头慢慢来说吧。先声明一点,我没带相机,本帖只是一时看帖激动而决定利用这些闲暇的蛋疼的冬歇时间来哗啦哗啦的,我会尽力写下去但不保质保量不保证不太监,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本帖无毒(图),下面这张图很可能是你看到的我贴的最后一张图。这张图就是“犀利哥”的来历,概由图中的脚步颇有几分犀利气息,故此得名,图片出自柳州梁兄,在此再次感激所有路上遇到的帮我照我这张臭脸的兄弟姐妹们。

1.简阳,简阳,我的长江思之再三,我们的故事将从8月23号开始,因为这是一个好日子。8月23号早上我是从319国道上一个很小的小镇出发的,永顺镇,距离成都160公里。出发的时间比平时早一些,九点左右吧我记得好像是,预计十二点半左右赶到乐至县将重新回归318国道。顺利的话,晚上努把力就会赶到成都。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为表崇敬,我决定在那里吃午饭。天依旧那么闹腾,昨天晚上下过一场爽雨还不过瘾,一上午在那装腔作势的吓唬人,害得我一会穿雨衣一会脱雨衣,折腾的不行。可能有昨天晚上睡觉被冻醒的缘故,感觉体力很差老是力不从心的感觉。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昨天晚上没吃饱,因为到这略显偏僻的小镇子时候天已经黑了好大一会儿了,转悠半天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还只剩两碗米饭了,只好将就。还记得当时饭店老板问我,只剩两碗米饭了,你看你行吗?我心说不行也得行啊,整个镇子上就你们家还肯给我饭吃了,我就这样吧。所以,我就没吃饱,这点你以后会渐渐领略到的。我到陈毅元帅故乡的时候不是十二点半,而是一点半。这时候开了一上午玩笑的老天爷终于来真格的了,开始认真的下起雨来。这天气这时间这一天我是应该不会赶到成都的了,我宽慰自己。于是决定将晚就晚,找家路边店认真的吃起饭来。乐至人民的生活应该蛮悠闲的,我过去的时候很多人凑到那跟我去挤着点菜,直到我吃完才见有空桌。这可是一路边摊啊,老板这时候肯定比我高兴。我知道我要等的时间不短,就慢条斯理的掏出日记本写起日记来。作为一个没带相机的旅者,特别还是由于我的脑袋健忘的厉害,所以我得认真的写日记,这也是打发无聊时间的一个利器,特别在不能上网看小说的时候尤为明显。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旅者必备的习惯,至少徐霞客就是这样。所以我会尽量在不读小说不用喂狗的时候抽出时间来写日记。我吃过饭的时候就两点半了,雨也小了很多到了很可以忍受的程度,我再上路,成都是肯定不打算到了,可是简阳是至少要到的地方,我得赶紧骑。而且我在简阳又找到了让我努力的兴奋点:长江。我们家在黄河以北,离黄河还很远,所以我对更远地方的长江肯定更感兴趣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南京穿过南京长江大桥跨过长江时候的想法。凡事一回生两回熟,所以第二次在安庆再过长江时候我就没那么兴奋了,不过安庆的长江要坐渡轮过,于是我又转换角色成为生长在北方的旱鸭子对脚下的渡轮兴奋。第三次应该是在宜昌,跨过长江之后进入一大片茫茫武陵山区,这是当时我强加给自己的兴奋点。第四次在涪陵,露宿江边,这时候我对于长江的兴奋点就已经转嫁到次数上来了。眼前的简阳将是第五次。

2.沱江大桥我到简阳的时候天还没有黑,318的一段修路,七扭八拐我顺着最大的路走,按照经验,这错的可能性不大。走一段就应该能看到指路的路牌,继续走就对了,我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虽然偶尔错过几回,可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对的。什么样的准备就有什么样的走法,我连地图都固执的没带一份,更莫谈更高级许多的导航模块,所以我只能这么走。反正我也走到简阳了不是,马上就成都。所以说凡事不要想当然,会吃亏的。事实证明,这一天我犯了两次错误。不过庆幸的是只有其中一个吃亏,另外一个没有吃亏。我走错路了,大约三公里,不多,但仍让人很沮丧,本来我时间久不够了,还错路,真成心不让我到成都了?还有,更重要的是我错在简阳市边上。没有地图的我最怕进城市,除了石家庄之外每个城市都怕,因为那些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的线条很会让你崩溃,各个城市的指路系统还都不一样,到哪里都得现学现用,所以犯错误是必然的,而城市会让你的错误改正起来也很麻烦。所以我很害怕城市,害怕在城市里摸索路。好在我只走错了三公里,越走越感觉苗头不对,只好不清不愿的下车问路,被确认确实错了,我很欣慰。我问到的是一个明白人,因为他准确的说出了我将往回骑三公里然后过桥渡江就对了。我走了确实是三公里,所以我深刻的记住了他。三公里之后,我站在了桥边,抬头一看:沱江大桥!连忙找人打听,这桥怎么会叫沱江大桥啊?理所当然的被鄙视,沱江上的桥当然叫沱江大桥,你还指望它叫长江大桥啊?我还得确认一下,这不是长江吗?被明确告知:这不是长江,这是沱江,是长江的支流。哦,狂汗。那就沱江吧,回头我再查查什么时候第五次过长江。直到很久之后才知道,我下一次也就是第五次过长江,是在一个月之后了。我在接下来的路上不断徘徊,直到我9月25号穿过金沙江大桥,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渡过长江。我不知道“徘徊”这个巨大的大亏是否和我在简阳犯得这个错误有关,宁可认为没有。我没有住在简阳,因为我在这里犯了这个个错误,我总感觉这个城市在默默的耻笑我。我继续赶路,下面反正有镇子,我喜欢住在镇子上。天行渐黑,在完全黑下来之前我赶到一个叫太平桥的小镇,问过之后发现小镇上没有网吧,只有一个旅店环境巨差还要价35声称不二价,我向来对天黑没有什么畏惧却坚决看不惯这种大爷做派的。在旁边认真吃了一顿饭,把天完全吃黑,才抹抹嘴继续上路。吃饭的时候我已经发短信问过我全程的后方军师我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王雨了,得知前面十五公里还有个叫做贾家镇的镇子看起来比太平桥大些,可以去看看。实在不行离成都也就五十公里了,我好兄弟也是这么劝我的。

3.贾家镇郑琴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我为什么要留在贾家镇,但不是郑琴的原因,我决定住下的时候还有遇到这位叫做郑琴的姑娘。从太平桥出来就不对劲,当时天应该是七月十五左右,晚上的路却黑的吓人,一颗星星都没有。旁边有高速直通成都,所以这条僻静的318小路上也几乎没有车。我是没有车灯的,没有车灯没有头灯,当时那会唯一能照明的就是手机了。我的手机真好,它能打电话能发短信能看小说能喂狗,黑的时候还能用来照明,虽然屏幕就那么小那么暗,可总比点根烟亮啊。这是后来我手机在理塘黑屏之后的感慨,在太平桥这里还远没有这觉悟。我也很理智的没有拿出手机来照明赶路。问题是那天不光黑而且冷,狂野的凉气入夜之后冻的我在车上都哆嗦,这点冷我带的衣服倒还能搞定,问题是我带的衣服我都懒得往外去翻,始终压在我书包的最底下。打火机是个好东西,又能照明又能取暖的,我抽烟所以一路上从来没有断过打火机,可是打火机的这两个功能在自行车上都没有用。我的处境就是这样,我认为接下来你能自己去想象那种感觉然后来同情我。所以我摸黑赶到贾家镇的时候感觉是,真好,今儿打死我也不走了。然后我要考虑的事情估计是大家在路上从来都不会考虑的:我是去上网还是去住店。明智点的选择是去住店,奔波了一天累的要死,当然要认真休息积攒体力有待于明天重新开始新的旅程。一整天让雨淋得七荤八素的,浑身满脸都是泥唯一的鞋子湿透裤子还能挤出水来,活脱脱一个流浪汉,只要花二十块钱随便住个旅店稍微洗漱一番睡个好觉就又重新做回我的翩翩美少年了,何乐而不为?可是我没有,我转悠了一圈之后考到几家旅馆也算不错,可是我决定去上网,原因是我明天就要过成都了我得查出来个线路怎么从成都转悠出去。我没有找地方去吃饭就先找网吧,网吧远不如旅馆好找,我转悠了好半天才从一个不是主干道的巷子里找到一个网吧,包夜6元,十点半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网吧旁边有个小超市,我得去买点夜料,可乐和饼干是必备的,还有糖。作为一个甜食动物,我一路上就是靠糖活下来的。超市里人只有三位女士围在收银台前。我转悠了一圈选好东西去结账时候还是他们三个在那。这是我才注意到,不是三位店员,而是两位顾客在结账。然后就排队等着。结完帐之后一位姑娘就找收银员要开瓶器想打开刚买的一瓶红酒。然后,你没想错,她们打不开,我上手帮忙打开了。瓶子打开姑娘理所当然的表示感激,不过姑娘倒是对我一身的行头更感兴趣:乱蓬蓬的头发,晒的黑乎乎的脸上满布泥点,眼睛上画着一圈与周围截然不容的“白眼圈”,脏兮兮的衣服,鞋子上更是糊了厚厚的一层泥,这种打扮出现在这世界已经多么新鲜了呀。我告诉了这女孩我的来历:我是一骑自行车的,骑了一个多月了,从河北途经杭州转道西下拉萨骑到这里来的,因为这两天天气一直不好,都是赶路在路上弄得脏的不行所以才弄成这么个德行。姑娘长的很漂亮,却鲜见的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兴趣,连着问这问那,我正好有个炫耀的机会把我的壮行和我知道的东西一一如实奉告,姑娘的店就在网吧隔壁,我原来的计划也是买好东西就坐到网吧门口写日记,写一个小时就去上网查资料。这下好了,跟那一坐也不用写日记了,聊天。姑娘告诉我,她叫郑琴。我没有说我叫田七,而是将真名字如实相告。这将是我的第一个陌生粉丝,我偷偷告诉自己。郑琴是一位幼儿园老师,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有爱心有耐心的女孩子的工作。聊了一会我才开始觉得很不舒服,想去找个自来水什么的至少先洗把脸,冲冲鞋子,姑娘说,你到我店里去洗吧,还有些热水,你可以顺便洗个澡,这么脏肯定很难受吧?

4.印章我没有洗澡,因为太麻烦了,出来很长时间加上邋遢的个人习惯,早已适应了这种风尘仆仆的感觉,还算能忍受现在的状况。洗了把脸冲冲脚丫,就算舒服了很多,冲掉鞋袜上的泥拧干水分直接穿上。确实很不舒服,因为这会儿的温度不是三十度而是十三度,冰冰凉凉加湿湿的感觉是另外一种不舒服,但比刚才舒服多了。我有我的打算,待会上网时候直接把鞋袜脱掉,光着脚丫上网,一个晚上时间鞋袜就会从湿变为潮,那样就舒服多了。一个人在旅途,早学会了满足,学会了怎么哄着自己怎么料理自己。五分钟之后我洗完出来的时候我的车前围了一圈人,郑琴已消失踪影。大家围着我问这问那,倒像是见到动物园的生物来到门前一般。我喜欢从动物园里出来的感觉。一位大妈还非要拉我去吃饭,因为他家就是旁边的一家小饭馆,说给我煮面吃,不要钱。我说我的饭量你不要钱的话肯定会把你店里的面都吃光,我刚才在太平桥镇吃饭的时候可是一口气吃了他四大碗米饭呢。大妈开心的说不怕不怕,只要你能吃饱吃多少我都开心,看着你们孩子们都那么能吃还这么瘦大妈我心里都高兴。我说大妈我刚刚吃的就很饱了,真的不用了,刚才也是那位大妈说看着我吃的多她高兴我才吃那么多的。这个时候旁边一位大叔问我说,你在路上盖了很多邮戳吧,能找出来看看吗?我说我不盖邮戳,大叔表示非常惊讶,你怎么不盖邮戳呢,以前看到报纸上说有人骑车骑遍中国,人家都是每个地方都盖邮戳的,等回去了以后也是个纪念啊。其实我出门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还和王雨认真讨论过可行性和必要性。王雨认为我应该盖邮戳,既然你死活不肯带相机,你总得有个东西记录你走过的地方吧,邮戳这个东西就非常适合。我的观点是我是出来玩的不是旅游和走给某个谁谁谁看的(当然她能关怀到更好),我出来是救赎的,救赎没有信仰的灵魂,这是我出门的时候强加给自己的符号。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可行性的问题,我不知道盖邮戳有多麻烦,要什么手续花不花钱,而且你惦记上盖邮戳之后很可能路线会受到一些阻碍,比方说经过每个地方的时候都要想着转悠转悠去找邮局啊,邮局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后你是赶路还是等着啊,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耽误行程。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自认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邮戳这个东西,要不就不去弄,要弄的话就要一个地方都不少全都盖上。这样就更耽误行程。所以我不盖,肯定不盖。我解释给大叔听,大叔说原来是这样,要不我给你盖个(大叔还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心说你这怎么能冒出邮戳来呢,大叔就已经从店里拿出了一个看起来就很珍重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满满的都是印章。印章这个东西,上大学住宿舍的时候,我们宿舍老二就玩这个,我喜欢。记得当年我的qq号刚到一个太阳级别能换头像时候我还就是找的一个印章做头像,很庄严,足以和老二头像上的毛主席媲美——我用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印”,传说中传国玉玺上的大印。大叔说看我这戳还行吧,给你盖几个吧。我说好啊,我给你找个好地方。

5.人上了岁数我给大叔的印章找的好地方在我日记本的扉页,我平时翻开日记本就觉得那页白花花的很打眼,但是又不知该用什么东西放在那里合适,正好让大叔的印章帮我搞定。印章太多大叔自己选,选好一个就盖一个,盖的都很认真,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了在宿舍的时候看着老二那么投入的那种状态,有追求的人真好。大叔每盖过一个邮戳都会考考我,还好我受过老二的熏陶,还算招架的过来。最终大叔帮我盖了四个章,我认出三个来,那个古篆体的“佛法僧宝”只认出两个字来,没敢瞎猜。大叔姓傅,里面有一个他姓氏的印章。盖完印章晾干后我认真的把日记本收起来,大家继续说骑车。傅大叔说他年轻的时候骑车也很厉害,曾经驾驭一辆大二八车日行三百公里山路,我表示不信,大叔就给我解释怎么样一个三百公里,最后估计是想到我今天冒雨前来,还加上一句,我那个时候也是冒着雨骑的。大叔还说,他现在年龄大了孩子们也都成家了,有的是空闲时间也想出去走走就怕身体扛不住。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叔,只好说看您的样子也就五十上下,身体也还硬朗出去走走没什么问题的。大叔说还是羡慕你们年轻人啊,年轻的时候不出去走等上了岁数就更出不去了。那个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劝慰这位“老人”,现在我知道了,我就用我身边遇到过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告诉他。我第一次过泸定的时候遇到的家住南京的张老爷子,今年五十七岁,退休之后也是在家闲得难受,就因为看到一篇骑行川藏线的帖子,连骑行经验都没有就直接打电话在成都订车,毅然西下。老爷子跟着我们的队伍每天都跟的上,骑不动的就推,推不动就休息下再推,一路上经历过高反经历过摔车经历过土匪打劫,坚持和队伍一同骑到了拉萨。我第二次爬高尔寺山的时候遇到过的三位成都的老人,分别是六十三岁、六十五岁和七十三岁。三位老人家带着帐篷带着炊具,行李比我多的多,一路上自己吃自己住慢慢赶路,从成都出发计划去香格里拉,其中一位告诉我川藏线他去年已经骑过。还有就是我后来在东达山山才第一次遇到后来一路分分合合一起到达拉萨的哈尔滨佟大叔,我们公认的偶像,今年六十二岁。一辆永久牌二六单速车,从广州骑到云南然后一路滇藏线骑进来,每天都比我们早到帮我们订房间,是大家公认的牛人大叔。他们的年龄他们的毅力都坚持骑行在川藏线这条世界级的烂路上,我们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呢?我觉得至少这些年龄数字都会成为我骑行生命里的标杆,就算到五十岁我还离七十三岁还很远很远呢,不是吗?后来周围人的新鲜感过去了,开包夜上网的时间也到了我就告别大家去上网了。上网不大会儿郑琴也过来上网了,好像不是专程上网来的,我们互相加了qq留下联系方式。我们说到刚才的事,她说那位傅大叔就是他爸爸。我也很疑问,怎么他姓傅你却姓郑呢?她解释道那是他老公的爸爸。我说认识你们一家人很高兴。又聊了一会她就回去了,说明天还要上班。我自己上网,和王雨聊会,查查要走的路线记录下走过的路线,查查贡嘎山查查西伯利亚,到四点钟时候感觉很累就把装重要东西的小包垫在桌上睡了一觉。

6.8月24日,贾家镇-新津,标准流水账早上包夜时间结束的时候被叫醒,先看看东西们都没有少,然后上个厕所洗把脸,看外面雨又开始淅淅沥沥了,也很郁闷,但路总归是要赶的,只好穿上湿乎乎的鞋袜硬着头皮上路。网吧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旁边小鞋店,发现招牌是“李家皮鞋店”,稍有诧异,鞋店还没有开门,周围也还没有人,没处问。再见了,郑琴小姑娘,傅大叔还有你们的“李家皮鞋店”,估计是永别。到现在我也没明白为什么他们家的鞋店会姓李。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上下坡不断的路本来就是我最讨厌的路,加上有雨,骑起来分外费力。到了下一个小镇子才稍微吃过些东西。这个镇子我忘记叫什么了,不过好像有个庙看起来人气挺旺,我稍做停顿在门前鞠了个躬就再上路。逢佛洒扫遇庙烧香是上学时候我女朋友教导我的,遇到的佛多了我只好都只鞠个躬聊表敬意。那个时候我女朋友的妈妈信佛,现在也信,只是她女儿不再是我女朋友了。往事不提。接下来到成都之间有一小溜山横亘,昨晚查地图时候感觉不是大问题爬起来却苦头吃尽,到山顶的时候在路边栏杆上看到孝感骑迹车队留下的不干胶贴花,是早几个月骑去拉萨的,终于兴奋一番,这可是同路中人啊,这名字的也好,骑迹,人家车队是怎么想到这好名字的呢?不要笑我,那时候我真的以为这是车队名,到一星期后遇到的人多了单车界的事知道得多了才知道这是车行名。车行这名字起得真棒。翻过山下山又费一番功夫,十二点钟才到龙泉驿,终于又回到繁华世俗中了,还好我昨天晚上查地图记得很详细,又花一个小时准确找到成都三环,东三环。昨天晚上查地图确认若是按照地图上标的318路线会绕很大的一圈弯路,还有就是绕这么大的弯路之后还是会走到没有318路线的地方。在城市里我可不敢费那劲,说不定就绕到我绕不出来了,到时候叫苦都没人应。在武汉就吃过这苦头。昨天晚上查路线的时候,感觉有三条路可以绕出成都然后回到邛崃的318国道路线上。我当时是捡着一条简单的路记得,走到南三环然后拐上大件路,就能绕过双流县城,然后穿越路线很明确的新津县城就能直达邛崃,到了邛崃就可以重新回到318国道顺着里程碑走下去了。在南三环找去大件路的那个立交桥都找的很费劲,一上大件路还遇到前面长长的堵车队伍,好不容易才从密集的车缝中穿越过来,继续走路就好多了,基本都是平路了,到双流县边上饿的不行找家店随便吃过赶紧再上路。因为这时候已经感觉出体力上的透支了,也感觉到困了,不抓紧走估计走不到邛崃。最好我也没有走到邛崃,还没到新津县的时候就顶不住了,直接解下凉席在路边睡了两个小时,才算又活过来。决定停车的时候我就知道今天不会赶到邛崃了,但我还是得休息,否则今天能否赶到新津都难说。睡醒之后继续赶路,体力回来点了我就赶紧去新津吧,住下赶紧休息,昨天晚上都没睡好今天一定要好好睡,好好休息,后面的路可难着呢,那可是传说中的青藏高原啊,从地图上看就比大别山区和武陵山区白的多,很恐怖的样子。从卫星地图上看到明天过了雅安就又进山了。今晚必须好好休息睡个好觉。就这样,我就不把成都给掠过,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大错误,因为我还得从成都再郑重其事的出发一回。

7.纠结的献血,纠结的成都路过成都不停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献血的事。我从04年开始献血的,这个我妈知道,但是我妈不知道我坚持献血。开始我也是跟路边打酱油的一样去献的全血。还记得我第一次献过血之后那个忐忑,我会不会不适应啊,身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啊,什么什么啊,反正担心的多了去了。为了鼓舞自己,证明没有问题,中午献过血后下午就去打羽毛球打了一下午,然后晚上去跳舞跳了仨小时,觉得还不过瘾,又去通宵上网。上网回来又转悠了一上午,终于把那兴奋劲熬过去了,从中午睡到第二天早上。打那以后我居然迷上了献血,后来觉得献全血要半年才能献一次很不过瘾,就选择了献成分血,可以每个月献一次。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成分血是什么东东,有兴趣的自己去度娘那问。成分血的针头很粗哦,要扎进血管抽一会儿再给你输回来,如此反复若干次,坚持一个小时才能搞定,建议没有准备的不要轻易尝试。出来之前的献血我是在北京献的,出来后到南京献过一次,是7月22号,本来对南京血液中心印象蛮好,可是后来才发现居然把我资料给整成回族了,我晕倒。在武汉的时候还没有到间隔期,就盘算一下时间,估计正好到成都能到间隔期。可是等我再过了恩施的时候就发现日程远比我估计的要慢,到成都会晚好几天大概一星期。这个问题就让我很纠结,思之再三,放弃318线路,从湖北利川转道稍近的重庆去献血,正好也去看看传说中的山城到底长什么样。山城重庆的路没有让我失望,转的我七荤八素的,加上那坡那叫一个过分,到现在我还记得献完血之后从磁器口出来翻大名鼎鼎的歌乐山的事,那个坡那叫一个变态,很多转弯地方的内圈都是汽车轮胎抓地不足打滑留下的黑乎乎的橡胶印记,跟跑跑卡丁车里的漂移印记一摸一样。那山我感觉我是举着车把把车抗上去的,后来和快到拉萨才遇到的来自重庆的勇哥显姐说这事,被告知,重庆人都说歌乐山上的那哪是路啊,那是墙!我深深的点头表示严重同意。重庆血液中心也没有让我失望,反而让我很激动。我记得我到那里的时候都快下午五点了,献成分血要去的机采科已经下班了,我表明来意之后他们还专门找来机采科的蔡主任为我解决住宿问题,这可是我几年以来第一享受血液中心的这种待遇啊!那个时候我险些就下决心要在重庆长住长献下去了。在重庆献血是8月21号,到成都才24号,我献血后的损失还没补充过来呢,肯定不会再去了,这是当时我没在成都做任何逗留的主要原因。当然次要原因是我怕迷路。在此我郑重的向成都这个骑行者的圣地道歉,你那么漂亮那么多名胜古迹那么多好吃的那么多的骑友我都没注意到,却只惦记着我的献血,我错了。这个章节写的不好,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必要,其实不是,后面还有献血的事。何况这节我觉得不高兴可能会删掉。先搁着吧。

8.从新津出发其实到新津县城的时候远远没有天黑,按照通常的习惯我是不会就此逗留的。无奈这一天感觉确实太不爽了,所有的原因都和下雨有关,还有就是我下决心洗衣服和修车,我刹车不是很灵了(其实该说很是不灵了),明天又要进山了我得好歹弄弄它,以示对青藏高原的敬畏。洗衣服是因为没有不带很多泥的衣服了,毕竟咱是单车旅行的,不是野人。郁闷的是我沿着路转悠半天,都转悠过假冒的“黄鹤楼”看见新邛公路的里程碑了,我也没有见到一个看起来物美价廉的小旅馆,而且没有发现修车摊。这些都让我很是郁闷,站在新邛公路的这头遥望前路,还是没决定走,我记得新津到邛崃之间倒是有几个镇子来着,但我真走不动了。于是我只好继续回去找刚刚看到备选的旅店,最终住在一条类似红灯区的街头,房价四十,很是不便宜,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洗澡洗衣服。冲完澡涮过衣服之后也懒得去找吃饭的地方了,就在楼下小店里买了点饼干,回屋躺着,看电视,吃东西,还有喂狗。我查了一下当时的手机GPRS详单,我确实在新津喂狗了。没有做广告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陪了我一路的玩伴,除了没事转转魔方之外,就是喂狗。狗当然不是真狗,大老远骑个自行车到处风餐露宿几千公里还带条真狗的话,我倒真的活神仙了;而且小时候被真狗咬过,那丫实在,同一个地方连咬两口,以至于到现在对狗这种生物我依然敬畏有加。路上遇到狗的时候,我若不退避三舍,就肯定停车致敬,直到狗主人过来控制住局面为止。我喂的是网络宠物。这网络宠物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必须得手机上网才可以喂,正合我的处境。每天都要上网来喂食、清洁和逗它玩一下,挺无聊的,这些环节都不是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动力是答题这个环节。里面的问题都是选择题,五花八门,几乎涵盖所有你能想得到和你想不到的方面:从中子星到欧阳修的结字法,从鲸鱼到阿尔罕布拉宫。我觉得这些问题更适合高中生来答的,很开阔眼界。要答题获得学问积分,用积分来长学历。我的狗狗现在已经是本科学历了,和我一样;但是我毕业了,它还没有毕业,它有人养我没人养,这些我们不一样。所以其实我挺羡慕它的。我的狗狗叫七仔。七仔陪了我两年了,还远不及我和我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长,但七仔还在,而且永远不会离开我。我醒来的时候是十一点钟,几乎和平时一样,刚不到旅馆催着退房间的时候。把东西都塞进包里,摘下稍微显得干的衣服穿上就出发了。外面天气不错,身上的衣服不久就会干透然后重新被汗水浸湿。包里的衣服到晚上应该也会干的差不多。从旅馆出来在转悠了一会还是没有见到修车摊,快出县城的时候看到一家面馆,进去问了一下有米饭炒菜,就在这里吃一顿早饭和午饭加起来的饭。我刚坐下就见门前公路上,四个高中生样子的孩子骑自行车打门前经过向邛崃方向冲去。四个人都没有后车架,简单的背包挂在背上,看样子也是赶路的——因为暑假还没有结束。

9.路遇骑友我之前路上遇到过很多骑友,一个多月加起来有十几个了吧,但聊过天说过话的只有五个,分四拨,这点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个是我出徐州之后遇到的高中生,准备从徐州骑车到上海去找同学玩顺便看看世博,他骑一折叠小轮车。我也说不准他那车轮子多小,反正就是我感觉比我这车还不适合骑行长途的那种。我们相遇的时候他才第一天出发,脸上还很白净,前面车筐里堆着很多零食。因为感觉我速度稍微比他快些而且我得尽快赶到南京所以我就先过去了。从徐州用两天时间费劲的骑到南京,可是当我骑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我好像又见到他了,我不确认。他在桥的另一侧,还是那辆小轮车,不过脸看起来已经给晒的很黑了,车筐里也只剩一瓶水了。因为我要赶去找血液中心也没有过去打招呼。第二位骑友是我献完血离开南京的时候遇到的,河北老乡石家庄人士,从石家庄骑行去上海支持世博的,车后面还挂着个旗子,当时就感觉弄这么个旗子简直帅呆了。不过他是从石家庄先向东去的山东在德州才转南下至南京,而我对世博兴趣不大也没有途径上海的打算,我们的之前之后的路线都不一样也没有准备搭伙。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我们边骑边聊同行半小时,这仁兄便顶不住烈日去找旅馆休息了,只好分开。这是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老乡,当时很激动,甚至忘记了留联系方式,想来甚为遗憾。然后在出广德的时候在那烂路上又遇到两位与我反向的两位湖南骑友,在长沙上大学。当时是烂路+烈日的磨砺,所以我们路上遇到同道中人都很激动,跟遇到老朋友一样互相介绍自己,和自己走过的路,因为那将是对方要经历的路。他们也是去上海的,说是去看世博的却没有说支持世博,我点也让我感觉更亲近了许多。这回没有留遗憾,合影也留联系方式了,现在还保持联系。后来我就总想着我很羡慕他们,因为当时三伏天里我是向西而他们向东,午后的烈日只晒他们后背却要打我的脸,觉得很委屈。最后一位是一个计划骑行中国的牛人,江西出发计划到上海然后转道北京再穿越内蒙古,最后目标是拉萨。正是这位仁兄的行程计划刺激我后来一直想入非非的幻想我到拉萨之后该再往哪里骑,鉴于季节原因估计会向南去云南吧。后来这位仁兄居然比我先到拉萨,然后被老师以勒令退学为由胁迫回学校,当时我正方便上网,他连着向我抱怨了好几天。他带了帐篷。我是没有帐篷的,这点无可厚非。当时从邯郸出发时就很匆忙,也没有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当然更大的原因是也不懂路上该带什么不带什么。我不懂王雨也不懂,我们身边没有玩车的人。还记得当时我刚出发他在论坛上发我出发的帖子,有人回复说怎么也不带帽子和眼镜,我们两个还认真讨论戴个遮阳帽的问题,很久以后才知道应该是带骑行帽。眼镜出发时候倒是想过,可是进了一家店看过眼镜七十块钱砍半天价老板也不给面子,一气之下就没有买。后来走到安徽省泗县终于抗不住烈日心疼的花五十块买了一个眼镜。不过后来绝大多数的路都证明这个眼镜太有必要了,它几经险情最终陪我回来,现在还非常珍惜。这种出发状态也就很明白的解释过去我为什么不带帐篷了。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任何骑行经验绝对没有任何户外经验的菜鸟来说,帐篷这个东西级别太高了。很久很久以后我倒开始埋怨自己没有帐篷起来,对于一个乐于风餐露宿的半流浪旅程来说,帐篷太适合我,帐篷能让我离这个世界更远离那个风能抚在脸上的自然界更近,能让我的救赎之旅更纯粹,让心路更随性更完满更惬意更梦幻。一路上我还遇到的更多的就是那些骑行短程锻炼的骑友,所以对过了成都到拉萨的这段天路我也没有抱很大希望能遇到很多骑自行车的,我觉得这么疯的人除掉我之外应该不会很多。不过马上我就会知道,我想错了。这个世界上疯子们很多,太多了。

10.四个学生说的太远了,回新津来吃饭。前话说到我在新津正准备吃饭的时候,路边过去四个轻装前进的学生模样孩子。因为路上也遇到过骑行长途的,基本知道骑行长途该是大概一个什么模样的打扮,我也就没把这四道身影挂在心上。他们那行头,绝对不会是去骑行长途的。慢条斯理的吃过我不放辣椒的饭菜之后,我才慢条斯理的上路。自打进了重庆开始我吃饭就不敢再要放辣椒的菜了:很记得在涪陵吃的那“稍微放点辣椒”的菜把我辣成什么样。辣子可以开胃我知道,但我的胃是不用开的,实在不敢放辣椒。还好现在四川地界上不放辣椒的菜还是有的,我才能坚持活下来并且继续活下去。路上没有好说的,出新津不远就有镇子,接下来还有好几个镇子都隔得不远。等骑到这些镇子的时候又开始后悔昨天该再坚持一会的。天终于不下雨了,换上了习惯已久的大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配上迎面的淡淡清风,非常舒服。路边基本没有什么景色可言,只是偶尔留心一下路牌和隔离带上时有时无的里程碑。车轮下继续着昨天下午的平路,遥遥的正前方能看到隐隐约约的山矗立在那儿向我略龇獠牙。那里应该就是青藏高原的开始,我告诉自己,我能搞定它。快到邛崃的时候我居然追上了那四个身影中的一个,胖乎乎的一个男生。这位同学骑的是一辆看起来很新的山地车,没有货架,一个单薄的背包背在背上。哥们居然在平路上推车,这更让我诧异,赶紧追上前去问原因,看我有什么能帮忙的地方没。一问我就乐了,没有货架,不常骑车,包包背在背上压的屁股疼。这个问题我就遇到过,而且困扰了好几天。我出发的时候也是没有货架的,挂在肩上的书包比他的还要大,所以出发之后没到郑州我就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郑州的时候因为下雨没有停,到开封去换中轴的时候又没有合适我的货架,只好一路坚持到安徽砀山才在街上找到合适的车架,可是我的屁股真正解放却是过了徐州之后,因为背包在货架上放不住,到徐州才在住宿的旅馆找到一根合适的电线绑上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说起来我还经验丰富。我告诉他的主意是把书包架在车把上,这样就把背上压给车座的力量转移到车把上了,平路上短程很解决问题。同学依法尝试果然奏效,我又让他在我后面两米跟着骑,这样我稍微挡着点风会轻松一些,我俩就这样一同去赶他前面的三个朋友。他们四个都是成都的,同班同学,计划一起到邛崃的天台山玩的,一天去一天回加上在山上玩一天,回去就开学了。我俩一起骑了不大会就追上了在前面停下来等他的同学,然后又给他们吹我的行程,还教给他们平路要编队骑行,这样会省力气。但是年轻人谁管那一套啊,变着法的在公路上玩花样,看的我都心惊肉跳的,只有我先遇到的小男生老老实实的更在我后面认真骑。他们还对我车大梁上的凉席很感兴趣,我就解释说这个主要是平时赶路到中午太热太累的时候躺下休息用的,晚上住店的时候也可以铺上这个会凉快一些。不想教坏祖国的花朵们我就没告诉他们这个还可以露宿的时候当床铺用。聊着天邛崃很快就到了,大家路线不再相同只好分开。天台山确实挺有名气,但我肯定不去:收门票的地方我都不去。我继续赶我的路,刚出邛崃就是一个小坡。

没有帐篷的天涯〗-160元二手车的川藏线徘徊之旅11.车友!车友!车友!之所以记得出邛崃的小坡是因为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爬坡,坡度不长但爬起来还是得费点劲,后来知道波尔的攻略上说你要是在这都推车的话要当心一下你的体力啊,这个评价其实是不完全对的:因为我第二次从成都出发时同骑的长春车友晓明就是推着上来的,我当时也很担心他这状态……可是后来这兄弟还是以无比坚强的推车精神征服了整条川藏线,比我到拉萨的时间早的多,我到的时候他都从珠峰回家了,这事后面再说。还有,惭愧的说,这次,这个坡我也是推上来的。后来我在biketo上也见到了同样牛的美女的帖子,充分证明川藏线具有发生任何情况的可能,只要你敢去做,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后来我也过了卧龙镇的牌子,当时也是小兴奋了一番,但我没有失望,因为我只是记得这名字应该和孔明先生有关却没有想到大熊猫。不管是孔明还是熊猫,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再后来我也过了那个树长在国道中间的镇子,倒是惊喜了一番——很有创意。再后来我还在路上看到一件雨衣。当时觉得这地上黑乎乎的一团很纳闷,还专门拿起来看看,因为我有雨衣我就没准备贪地上的这件。雨衣的旁边就有村子,离我大概一百米的地方就有个当地人,我想他收藏这件雨衣的可能性比我大的多,还冲他喊了声挥了挥手中的雨衣,至于后来他捡没捡我不知道。我被老马和阿运赶上的地方我正在慢悠悠的蹬踏无聊的踏板,突然就从身后杀出一胖一瘦两道身影来冲我打招呼,嗨,哥们准备去哪。打量了一下他们的行装,再配上那两张也晒的黑乎乎的脸,我确认他们是长途骑行历练出来的好坯子,于是如实相告:我去拉萨,你们准备去哪啊?那个瘦子没有直接我的回答问题而是直接一乍,我靠,你也去拉萨?这是我在川藏线上听到的第一句问候,我就纳闷了我怎么就不能去拉萨了呢?心里不痛快我就阴阳怪气的回答,啊,我是去拉萨,这么说你们也是准备去拉萨了。我从河北骑到杭州然后转道318西下的,你们从哪里过来啊?哦,我们也是318过来的,从上海出发计划骑到樟木,走全程318。你怎么不在成都打理下你的车呢?老马又问我。哦,我过成都的时候没停,昨天想在新津修下车没找到修车的地方。我如实回答。你该好好弄弄你的车啊,我们到成都就休息了两天好好打理了一下车,换了该换的零件买了两条备胎,把以后用不到的东西都寄回去了。你该好好打理下你的车,否则实在难说能顺利骑到拉萨。旁边的胖点的哥们说。其实他并不胖但是跟他哥们放一块就只能叫胖子了。他说他叫阿运,湖南永州人士;那个瘦的叫老马,祖籍山西;他们两个同在海南大学读书,马上大四,这算毕业旅行。我们就这样聊着天不知不觉得又追上前面一个车友,本来我的装备一比老马和阿运就惭愧,结果前面哥们山大的驮包几乎让我无地自容。他有多少东西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有那么大的驮包。问到哥们也是西行去拉萨的,然后老马就和他就开始聊什么成都啊车行啊南线啊北线啊一大堆东西,我多数都听不懂。然后就开始下雨了,我们赶紧顶着刚出锅的雨冲向前面的一个路边小篷子,那里好像也有个骑车的。看车后面好大一堆东西的样子,不会又是去拉萨的吧?11.车友!车友!车友!之所以记得出邛崃的小坡是因为它是川藏线上第一个爬坡,坡度不长但爬起来还是得费点劲,后来知道波尔的攻略上说你要是在这都推车的话要当心一下你的体力啊,这个评价其实是不完全对的:因为我第二次从成都出发时同骑的长春车友晓明就是推着上来的,我当时也很担心他这状态……可是后来这兄弟还是以无比坚强的推车精神征服了整条川藏线,比我到拉萨的时间早的多,我到的时候他都从珠峰回家了,这事后面再说。还有,惭愧的说,这次,这个坡我也是推上来的。后来我在biketo上也见到了同样牛的美女的帖子,充分证明川藏线具有发生任何情况的可能,只要你敢去做,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后来我也过了卧龙镇的牌子,当时也是小兴奋了一番,但我没有失望,因为我只是记得这名字应该和孔明先生有关却没有想到大熊猫。不管是孔明还是熊猫,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再后来我也过了那个树长在国道中间的镇子,倒是惊喜了一番——很有创意。再后来我还在路上看到一件雨衣。当时觉得这地上黑乎乎的一团很纳闷,还专门拿起来看看,因为我有雨衣我就没准备贪地上的这件。雨衣的旁边就有村子,离我大概一百米的地方就有个当地人,我想他收藏这件雨衣的可能性比我大的多,还冲他喊了声挥了挥手中的雨衣,至于后来他捡没捡我不知道。我被老马和阿运赶上的地方我正在慢悠悠的蹬踏无聊的踏板,突然就从身后杀出一胖一瘦两道身影来冲我打招呼,嗨,哥们准备去哪。打量了一下他们的行装,再配上那两张也晒的黑乎乎的脸,我确认他们是长途骑行历练出来的好坯子,于是如实相告:我去拉萨,你们准备去哪啊?那个瘦子没有直接我的回答问题而是直接一乍,我靠,你也去拉萨?这是我在川藏线上听到的第一句问候,我就纳闷了我怎么就不能去拉萨了呢?心里不痛快我就阴阳怪气的回答,啊,我是去拉萨,这么说你们也是准备去拉萨了。我从河北骑到杭州然后转道318西下的,你们从哪里过来啊?哦,我们也是318过来的,从上海出发计划骑到樟木,走全程318。你怎么不在成都打理下你的车呢?老马又问我。哦,我过成都的时候没停,昨天想在新津修下车没找到修车的地方。我如实回答。你该好好弄弄你的车啊,我们到成都就休息了两天好好打理了一下车,换了该换的零件买了两条备胎,把以后用不到的东西都寄回去了。你该好好打理下你的车,否则实在难说能顺利骑到拉萨。旁边的胖点的哥们说。其实他并不胖但是跟他哥们放一块就只能叫胖子了。他说他叫阿运,湖南永州人士;那个瘦的叫老马,祖籍山西;他们两个同在海南大学读书,马上大四,这算毕业旅行。我们就这样聊着天不知不觉得又追上前面一个车友,本来我的装备一比老马和阿运就惭愧,结果前面哥们山大的驮包几乎让我无地自容。他有多少东西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有那么大的驮包。问到哥们也是西行去拉萨的,然后老马就和他就开始聊什么成都啊车行啊南线啊北线啊一大堆东西,我多数都听不懂。然后就开始下雨了,我们赶紧顶着刚出锅的雨冲向前面的一个路边小篷子,那里好像也有个骑车的。看车后面好大一堆东西的样子,不会又是去拉萨的吧?

〖没有帐篷的天涯〗-160元二手车的川藏线徘徊之旅12.新乡大哥篷子里避雨的大哥来自河南新乡,8月8号全民健身日自家乡出发一路杀到成都再继续西下拉萨的(该叫西上拉萨?)。新乡大哥今年35岁,年方正当,身高体壮,山一般的身躯体重达180斤,此行是费了很多周折下了很大决心才成功抛家舍业出来的,而且大哥肩负着家乡众多亲朋好友及俱乐部里朋友们的期待来骑行这条天路圆梦的,很是不简单。不够到后来一起骑的时间长了我却有点觉得大哥这次骑行肩负的压力有点太大了,很重。大家凑到一块互相交流,其实我介绍过自己就剩他们交流了,因为他们说的成都的什么东东南线的什么西西我真的不知道,都不知道该怎么搭茬。新乡大哥对我很感兴趣,可能和我从邯郸出发途经过新乡有关?这个也没法确认。其实我出发的地方邯郸离新乡是很近的,我们也算离的近的老乡吧,后来我再给我老妈打电话的时候,老妈就总是问我新乡那人如何如何,我妈就是根据地缘来认定的,新乡这个地方的名头也辐射到我的故乡衡水,是一个我妈知道的地方。新乡大哥避雨主要是因为他雨衣不知什么时候丢了,顺便等等后面的他同伴,就是那个驮包山大的朋友。这哥们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称呼,而且一同骑行的时间很短,不足一整天,所以他的信息很少,只好依照新乡大哥的习惯叫他小福建,因为他在福建工作。但他的老家不是福建的,他再三给我们申明这个问题,也挺讨厌小福建这个名字。我正好看到路上一个雨衣,还拿起来看了看,确定过是一个好雨衣,只是因为我有雨衣了我就没捡。那雨衣和我的雨衣一样都是深蓝色的,比我雨衣稍微大些。我如是告诉大哥,大哥确认那就是他的雨衣,我就很后悔当时怎么不随手捡起来。我们再问当时在我后面的阿运和老马,他们没有看到。估计是给附近的那个当地人捡走了,我都没敢告诉大哥我帮他的雨衣招揽主人这事。大哥他们从成都出发的队伍一共四个人,除了面前这俩之外还有一个在前面的绍兴帅哥和一个不知道到底是在前面还是在后面的老爷子,来自南京,现年57岁。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来到成都:大哥是骑过来的,老爷子是坐火车过来的,另外两个年轻人赶时间怕吃苦是打飞的过来。他们在成都的某个客栈偶遇,然后交流一下都还挺投缘就决定一起结队走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现在骑行川藏南线的一个主要结队方式。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结队不如走在路上偶遇结队好玩,或者偶遇插队,呵呵。后来在雨中又有一个深圳的帅哥过来避雨,但他只是过来喘口气就又冒雨进发了。我没有出发因为大家都在这避雨,还有就是大哥雨衣丢了走不了,而我看到雨衣却没有捡,隐隐觉得我有点亏欠大哥似地。还有就是终于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车友,在一个人的孤独中煎熬了太久的我很想有个伴了,哪怕只有一个也好啊。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们宿舍老大,还有王雨。

〖没有帐篷的天涯〗-160元二手车的川藏线徘徊之旅13.那些负心人们我这段旅程的计划发起是在六月下旬某个星夜的露天啤酒摊上,最直接原因是我七年半前认识的女朋友马上就要嫁人了我几乎濒临崩溃,发起人是我大学宿舍的老大,我称他马一。我也想不起那时我们是怎么扯到要骑自行车出去远行的了,那段时间我思维非常混乱到了几乎随时可能崩溃的地步,好在我的那帮好哥们儿们都想办法千方百计的哄着我,可是总还感觉有那么一股憋在心里无处发泄的火。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聊,现实的虚幻的可行的胡扯的天上的海里的都聊,然后终于就聊到了可以买辆破单车出去走走的主意。当时的感觉就是一肚子的火终于找到一个宣泄口一般畅快,几乎冲动到马上就要买辆单车星夜启程的感觉,但马一说不行,他要到七月底八月初才有时间的,让我先好好计划一下。马一有点死板,是一个很诗情画意的理想主义分子,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像那些儿童文学里提到的主角一样弄一根树枝挑着一个小包就去流浪。他还很羡慕顾城那种晚年在太平洋上买个小岛就去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不过我问过他是不是也要和顾城一样杀妻然后自杀,他没有回答过我。我其实是有过自行车远行经验的,不过就是那次远行让我放弃了之后继续远行。那是很早很早之前,在我刚刚高考完的时候,和王雨我们俩就计划自己出个远门,骑行三百公里去泰山看日出再骑回来。当时也没有什么计划,一张地图加上一辆随时可以扔掉的老式二六自行车就在母亲的泪水里执意的出发了,王雨是先出发的,不过走了只有几公里就被他老马拽回去了,还骂了一顿。我也怕家里会有人来追是半夜偷偷出发的,等他们醒来我就已经在一百公里之外了,那次我确定我也没有任何一种灯(好习惯就是那时候养下来的哈哈)。结果很自然,我成功了,王雨没去成,不过我不怪他。很久以后王雨一直很耿耿于怀那次胎死的远行,因为身体原因那次没出去以后他就再也骑不出去了。我们家乡那个村子是一个有些封闭的村子,周围的人都对我这种离经叛道的远行嗤之以鼻,或者也可能是感觉遥不可及。我回来之后没有受到任何心灵上的鼓励,我也就放弃了这种生活方式。其实现在想想,我们家离我上学的石家庄也就一百多点公里,石家庄离我女朋友上学的保定也是一百公里多点,在广袤而平坦的华北平原上骑自行车这是很简单的一天行程,四年大学时间我却从来没有骑过一次!可能是因为生活始终处于一个无序无头脑的状态吧。生命往往都会在指尖不经意的流逝,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什么就都晚了。王雨和马一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干瘦,两个人都身高一米七以上体重一百二以下。我最终从邯郸出发是因为王雨在邯郸,我临行之前要去找他道个别。当然我要是从家里出发的话估计很有可能会出不去。我上路的日子是7月13号,刚刚看完世界杯我就上路,其实我不喜欢看足球,只是我从最心底也是有点害怕这次远行。我出门的时候做好了回不来的心理准备。我出发的时候离马一的时间还很早,我就说我先去杭州一趟,去看看一个人孤身奋斗在那的樊宽同学,顺便补给他打赌输给他的一顿饭。我到杭州的时候老大会过去,然后我们会一起去沿东南沿海走到深圳,再去转一圈海南,计划暂时就到海南,到时候再怎么样看具体情况再说。结果我到杭州的时候老大的朋友的家中出了变故,他也出不来了。而且我到杭州的时候福建那边正在闹台风闹的很凶,而且我也确实给南方的大太阳晒怕了,略查资料发现附近一条很惹眼的国道:318国道,一路向西,遂即兴西下。不错,我带的是准备去东南沿海的那些衣服。

出发时的照片,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