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湘乡 / 正文

湘乡:旧上海湘文化影响力最大,如桃花江,火烧红莲寺

2024-08-30 17:52:12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旧上海湘文化影响力最大,如“桃花江”,“火烧红莲寺”,那时风靡上海,最红的歌曲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之父湖南人黎锦晖创作的“桃花江”,就是歌唱湖南美女的,老人回忆,30-40年代上海十里洋场到处是吹吹打打“桃花江”,中国第一部武侠影片“火烧红莲寺”一炮走响,一票难求,后来连续拍了18集,后来上海尽是“火烧”片。“火烧红莲寺”是根据现代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湖南人“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中部分情节拍摄的,后来香港也拍了2个版本的“火烧红莲寺”。实际上金庸就是模仿“平江不肖生”的许多小说学习写武侠小说,许多典故和武术流派,功夫名称都是借用他的,那个叫花鸡实际上是以前长沙一带乞丐吃的,乞丐几袋弟子典故也是来自《江湖奇侠传》,后来田汉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了中国国歌。就是后来流行于苏南上海的儿谣那首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词曲也是湖南人黎锦晖创作的。

南国社,是中国文艺团体。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1924年,田汉与其妻易漱瑜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文艺刊物《南国半月刊》,“南国”的名称从此流传下来。1926年,田汉与唐槐秋、唐琳、顾梦鹤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从事电影的制作,摄制了影片《到民间去》;1927年初又摄制《断笛余音》,同时开始演出话剧。是年,田汉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执教,和欧阳予倩、唐槐秋、高百岁等举办“艺术鱼龙会”,演出了田汉编写的《生之意志》、《名优之死》等7部话剧和欧阳予倩编写的京剧《潘金莲》,获得成功。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南国社,拟从事文学、电影、音乐、戏剧、美术、出版等文艺活动。 [2]南国社成立后即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分任文学、美术、戏剧等科主任。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我们自己的批判》)为办学宗旨。半年后,南国艺术学院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被迫停办,田汉即致力于领导南国社的戏剧活动。 [2]南国社戏剧的演出以它1930年“转向”革命戏剧运动为界线,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包括1928年12月至1929年7、8月间在上海、南京、无锡、广州等地的演出活动。这时期上演了田汉创作的《湖上的悲剧》、《江村小景》、《苏州夜话》、《颤栗》、《古潭里的声音》、《火之跳舞》、《第五号病室》、《南归》以及根据O.王尔德同名独幕剧改编的《莎乐美》等。这些剧目不同程度地发出对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混战和封建势力的抗议、控诉及改革社会的呼声。同时,又渗透着寻求光明而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迷惘情绪,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低潮时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演出在受到大革命失败冲击的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观众希望南国社能“为饥寒所迫的大众”输送“更粗野更壮烈的艺术”。 [2]1929年田汉在由南京返回上海的旅途中即兴编写短剧《一致》,先后在无锡、上海演出。《一致》象征旧统治的崩溃、新世界的诞生,喊出了革命群众反抗暴戾统治的心声,受到观众欢迎。该剧的演出成为南国社向左转向的标志。 [2]1929年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田汉由此找到了南国社左转的方向。1930年4月,他发表了长达数万字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全面检查和批判了自己和南国社戏剧活动中的小资产阶级非政治倾向的错误和缺点,南国社从此进入它戏剧活动的后期。1930年6月11至13日,南国社在上海中央大戏院演出田汉根据法国P.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压迫的妇女形象。剧本对人民革命发出了热烈的呼唤,是一出“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现实”的剧目,演出后第三天,遭到反动当局禁演。1930年9月,南国社被查封。社中绝大部分成员在田汉率领下加入左翼戏剧运动。 [2]组织成员播报编辑南国社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如唐槐秋、陈凝秋(塞克)、陈白尘、赵铭彝、金焰、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 [2]主要影响播报编辑南国社戏剧在内容上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由于其成员多属小资产阶级青年,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形成南国社话剧那种以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为主调,而又带有忧郁色彩的抒情特点。它的戏剧演出着眼于揭示内容和人物思想,在表演上摒弃文明戏遗留下来的装腔作势的程式化演技,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们注意学习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采用简单的舞台布置,不用硬景或绘景,而代之以布条制作的布景,突出灯光的作用。1929年,南国社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演出时,就在舞台的桌椅上覆上白布与黑布,配成一种黑白相间的幕景,用蜡灯和煤油灯照明。演出《苏州夜话》时则用一条横板并点上10多个烛头代替“脚灯”,革新了舞台演出形式,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由、奔放而富有反抗的精神。南国社戏剧活动较彻底地摆脱了对外国戏剧的模仿并挣脱了文明戏的束缚,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南国社几个主要创始人中3个是湖南人,田汉,唐槐秋,欧阳予倩

56个民族56朵花,34个省区是一个家。

唐槐秋,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10月14日生于湘乡县兴仁乡一个仕宦之家。1911年至1916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成城中学。1919年辗转法国留学,在华尔曼航空专科学校攻读。1925年回到上海。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与田汉合作,创办南国电影剧社,参加了未完成的影片《到民间去》的拍摄,演出了《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话剧。他是南国社的主要骨干。1929年初,应广东戏剧研究所所长欧阳予倩之邀,到广州任该所的剧务主任和该所附设的戏剧学校教务主任。1933年冬,赤手空拳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他导演、主演的许多重要剧目,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培养了大批话剧人才,如舒绣文、蓝马、白杨、陶金、孙道临备等人。著名话剧演员孙景璐曾说:“我是唐槐秋先生指引下开始了艺术生涯的。”他和电影界的关系密切。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他当选为执行委员。在《都会的早晨》《失恋》《桃李劫机》《大地之花》《孔夫子》《洪宣娇》《大雷雨》等影片中,他均演过主要角色。1933年11月,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有成员6人。1936年4月15日,唐槐秋带着誉满北方的话剧团回到了剧团诞生地上海。全国解放后,他在北京中国戏曲研究所任导演科长,参加过《兵符记》的导演。1954年4月25日逝世。1984年11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为纪念中国旅行剧团成立50周年暨著名戏剧家唐槐秋逝世30周年,专门召开了纪念会。阳翰笙、曹禺在发言中都称他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他与田汉相识,开始戏剧生涯。1926~1928年,参与了从南国电影剧社到南国社的全部戏剧活动,主演了《到民间去》《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一批电影和话剧。1929年到广州担任广东戏剧研究所的剧务主任和附设学校的教务主任。1933年底唐槐秋办起了以“民间、职业、流动”为特点的中国旅行剧团。1934年3月,在南京首演《梅萝香》,敲响了话剧职业化的开场锣鼓。同年7月,率中旅北上,在北平演出《茶花女》、牛大王、《女店主》《英雄与美人》《天罗地网》《复活》《委曲求全》《雷雨》等中外名剧,培养了唐若青、陶金、赵慧深、白杨、戴涯、蓝马等许多优秀演员,为以后的中国话剧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槐秋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担任京剧导演。1954年4月25日逝世于北京。代表作品播报编辑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1、洪宣娇(1941)2、孔夫子(1940)....孔夫子3、大地之花(1939)....马英4、桃李劫(1934)5、都会的早晨(1933)....黄梦华6、失恋(1933)7、到民间去(1926)个人评价播报编辑唐槐秋是现代戏剧史上有影响的演员和导演。他塑造的周朴园、潘月亭、文天祥等形象得到高度评价。作为导演,他长于运用线条、角度展示画面,揭示人物关系与剧作内涵,《雷雨》是他导演的代表作。唐槐秋还在电影《桃李劫》《孔夫子》中担任重要角色。唐槐秋一个怪念头,害了他一辈子,却使他青史留名。”这是话剧研究者洪忠煌对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创始人唐槐秋的评价。

湖南近代确实开新文化之先

平江不肖生(1889-1957),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被称为武侠小说奠基人。他从小文武兼修,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两度赴日留学,1922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 [3]笔名来由:灵感来自老子《道德经》之“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相关星图平江不肖生的著作共5个词条5027阅读近代侠义英雄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是世界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平江不肖生。本书以大刀王五为引,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穿插介绍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演绎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的传奇,最后以霍元甲被毒害为结束总结全书。江湖小侠传-民国武侠小说经典《江湖小侠传-民国武侠小说经典》是2012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上下)《江湖奇侠传(上下)》是198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平江不肖生,舒群点校。江湖怪异传《江湖怪异传》是平江不肖生的作品,成书于1933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共21章,计六万字。

平江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但他常常信手写来,前后滔滔不绝而缺乏连贯,有结构松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基础地位,尤其是江湖与武林的迷幻离奇,开启了和旧的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一副新面目, 这是始终不可撼动的。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里开始的,有的是别人开始,到他这里加以发扬光大。 南派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所作《江湖奇侠传》风靡一时,读者甚众,《江》一书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后来《江》被上海明星影业公司拍摄成电影《火烧红莲寺》,连拍十八集,放映时造成万人空巷情势,影响更大。平江不肖生另外还撰有十三部武侠小说,其中《近代侠义英雄传》最有价值,书中人物大刀王五、霍元甲、赵玉堂、山西老董、农劲荪等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

平江不肖生武侠小说共13部《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半夜飞头记》《猎人偶记》《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双雏记》《艳塔记》《滴血神剑》(1952),另外还写有《留东外史》《国术考》[制作电影火烧红莲寺(1950) .... 原著神侠金罗汉(1950) .... 原著飞仙剑侠大破谋人寺-上集(1957) .... 原著飞仙剑侠大破谋人寺-下集(1957) .... 原著江湖奇侠(1956) .... 原著江湖奇侠(1956) .... 原著

平江不肖生的原作现在读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笔下的人物,其构造的故事情节则可以说是比金庸作品流传的还要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元甲有关的故事,由于痛感民族衰颓,平江不肖生结合近代武术家霍元甲,虚构了一个民族英雄,随即此故事流传大江南北,霍元甲的形象也深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红莲寺位于浏阳和平江县交界的地方

湖南人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中国现代舞蹈之父,上海综艺宗师,中国第一代娱乐大亨。开辟了上海演艺事业。是他,发掘和培养了众多风华绝世的明星:金嗓子”周璇?王人美、徐来、黎莉莉、黎明健……是他,发掘了后来写就《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是他培养出当年上海3个最著名作曲家之一的姚敏,代表作:“情人的眼泪”“站在高岗上”是他,出版了中国最早、也是最长命的儿童刊物。是他,写打破了女性不得登台的禁忌。是他写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立了第一个歌舞团。是他,录制了最早流行的200余张唱片、主导了30、40年代的上海音乐与电影圈,并造就了大上海的摩登时代。是他是他都是他——黎锦晖。他的哥哥黎锦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毛主席的老师。同样,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他的名字也如雷贯耳。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悬黎锦晖的巨幅画像。在中国的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上,黎锦晖都占有重要席位,在20世纪20至40年代,黎锦晖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界,他是位多种成就集于一身的奇人。当然,他最重要的成就还是“音乐”,他究竟是怎样一个音乐通才、怪才,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华,让我们穿过历史烟云,走近他,评价他

不是平江不肖生现在中国人没几个知道霍元甲,正因为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才成为影视界热于拍摄的中国英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1962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导演,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广西省立艺术馆(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首任馆长 [3-4]。 [2]1926年,加入南国社,任戏剧系主任,创作剧本《潘金莲》等。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时期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抗战胜利后编导《关不住的春光》等电影。1949年建国后,欧阳予倩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和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同时也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病逝,享年73岁。

1906年,欧阳予倩重返日本求学,进入明治大学学习商科,后又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文科 。1907年,加入春柳社,并在话剧《黑奴吁天录》中饰演了两个角色,同年,参演独幕剧《生相怜》 ;此外,还参演了独幕剧《画家与其妹》 。1908年,参演话剧《鸣不平》 。1909年,参演话剧《热泪》 [1]。1912年,应邀到上海参加陆镜若发起组织的“新剧同志会”;同年,参演话剧《家庭恩怨记》;此外,还参演了话剧《社会钟》 。1913年,创作五幕剧《运动力》,该话剧揭露并讽刺了辛亥革命后湖南政界的种种丑态,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 [1];同年,创作话剧剧本《鸳鸯剑》,该话剧取材于《红楼梦》的一个“红楼戏” [1]。1914年,创作话剧《大闹宁国府》,该话剧由郑正秋、张石川等在天仙茶园演出 [1]。1915年,创作三幕悲剧《神圣之爱》,该话剧由陆镜若、吴我尊、马绛士和他四人合演 [1];同年,应西湖舞台之邀,在杭州演出《卧薪尝胆》等京戏,开始了职业京剧演员的生涯 [1]。1916年,开始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继承和改革工作。1919年,在期刊《新潮》上发表小说《断手》 [1];同年,担任南通伶工学社的主任;此外,更俗剧场动工兴建,舞台的图样由其亲自审定,于11月1日落成 [1];他亲手拟定剧场规则共12条,举凡旧时剧场的陈规陋习,都在革除之列 [1]。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等组织“民众戏剧社” [1];5月31日,出版社刊《戏剧》杂志 [1]。1922年,由汪仲贤介绍,结识应云卫,加入“戏剧协社” [1];同年,创作独幕话剧《泼妇》,并由洪深导演搬上舞台 [1]。1924年,在期刊《东方杂志》上发表独幕剧《回家以后》 [1]。1925年,在期刊《国闻周报》上发表《乐剧革命家瓦格拉》 [1];同年,与周信芳合作主演话剧《汉刘邦》;此外, 经过卜万苍的介绍,加入刚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欧阳予倩(3张)1926年,编写了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玉洁冰清》,该片由卜万苍执导,这是他步入影坛、正式从事电影工作的开始 [1];8月,被民新影片公司聘为导演 [1];同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电影《三年以后》 [1]。1927年,自编自导爱情剧情电影《天涯歌女》 [1];同年,离开民新影片公司 [1];此外,还与周信芳、高百岁、周五宝合作出演了京剧《潘金莲》,这是他自编自演的最后一部京剧 [1]。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