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句容 / 正文

句容:谈谈吴语的形成历史

2024-08-27 01:16:31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谈谈吴语的形成历史

吴越民系也就是吴越语,究竟是哪个历史阶段形成的?

现在网上有部分人,他们居然认为吴语是很早就出现了?所以吴越民系和其他少民一样都很古老,以至于某些南岛爱好者,甚至认为吴人越人都是一种类似于高山族类型的人群,我一开始也被他们折腾了很多年,以前我也有点半信半疑,但是某些南岛爱好者他们测 呢会倒时差跟你搞七捻三,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国外的,你要休息的时候,他们上线了,外加又用分子人类学理论来说问题,确实很难说的清楚,因为我们吴语区确实有部分m119父系,而且至今包括上海在内都是高频爆发区,所以父系方面确实无法定义,我目前跟南岛爱好者说的是常染,因为历史阶段衣冠南渡是肯定存在的,但是目前分子吧北派和人种吧南派,他们不承认衣冠南渡,他们认为这是古代南方人攀附汉人的民间传说,反正这种情况要根据贴吧环境氛围来调节说明,我毕竟是要工作,又不是专业玩贴吧,年轻人有幼稚的想法,我也不负责长期教育,随他们去好了,总归有一天会改变的

人不可能永远十八岁,但总有人正在少年时

吴语区,也就是江南地区,最早时期,从良渚(新石器时代)——先秦,当时的社会人群应该还不能算作是汉人,很多时期都是古侗台语人群,汉藏语系的发源地在于黄河上游,西部的甘青高原地区,而东部沿海的低洼地很有可能都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南方民族的语言群体,包括山东境内也有类似的地名,比如即墨琅琊等等,这种地名是无法用汉语解释的,更像是一种南方少民语言,然后汉人人口覆盖了这块地方以后,他们用音译的方式保留下来,但是意思无法解释,浙江苏南也有很多,比如句容,上虞,余姚,余杭,姑苏,姑蔑等等这些,用汉语音译,但是意思是什么?不知道,这就是古侗台语发音一种保留,现代吴语当中依然有少量的底层词汇是属于古侗台语残留的,和西南一带的壮侗语系人群,还有tw原住民的南岛语系人群十分类似的发音,但是留下来的这种现象已经不多了,说明我们的祖先被另一群人(汉人)冲击并且覆盖了

这也是分子人类学(王传超)认为,北方人和南方人,在八千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结束以前)并不同源,北方人是汉藏同源,也就是说北方人汉人,最早可能来源于一种古羌人,而南方人最早则来源于东南沿海一带一种古老的侗台成分人群,是南岛和壮侗的共祖,不过我觉得也有漏洞,那么长江中游上游的苗瑶语系人群哪里来的?按理来说,苗瑶脱胎于西南的南亚语系人群,所以东夷或者淮夷,很有可能和苗瑶语系的O2关系最大,那么O2难道全是西部的汉藏语系啊?反正这种东西,我们这个吧就不要研究了

汉语,商周时期的国语,可能最近的兄弟语族应该是嘉戎藏语,是一种古羌语,但是现代汉语已经面目全非,属于56民族再造之恩

言归正传,既然先秦时期(春秋战国),吴越地区使用的是一种古侗台语系人群,参考郑张尚方的研究《越人歌》,虽然现在有网上的反骨仔开始反对郑张尚方的研究,但是在你的观点没有得到各种大家书籍资料和论文支持的情况,反骨仔的意见只是他的个人意见,我本人不会采纳的,最多你可以开个帖子自己去玩好了

那么何时我们吴越语系逐渐被形成并吸收为汉语人群的部分,以目前的研究来看,主流上认为是开始于秦汉时期,有部分中原人逐渐南下长江,主要是青州徐州一带的人群,携带他们的中古汉语逐渐南下,在与吴人越人通婚的过程中,逐渐影响到了吴地和越地的语言习惯,这个过程中 逐渐出现了东吴汉语,注意为什么吴语叫吴语,不叫越语?这个吴就是从东吴时期诞生的汉语,而不是先秦的吴国越国,所以那帮浙南人跳脚的吴语越语,都是“二货语”

那么这个时候跟我们现代吴语是不是一样?我可以说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吴语还包括部分闽语,从江南到福建,都是说东吴汉语,所以闽语是唐宋以后,第二次衣冠南渡,当时另一群中原携带河洛音进入闽南地区,导致闽语的核心词汇与发音,和江南吴语逐渐不一样,也就是两个方言就分家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苏南浙江福建是同一个方言区

那么三国时期的吴语听感上接近于什么类型?我猜测噢,可能更像是闽语,尤其是闽东一带的方言,但是也不能说百分百一样,只能说和现代吴语相比,三国的东吴汉语更像是闽语

现代温州的吴语古韵古音留存最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觉得温州话像福建话,事实上温州话也分很多片区,并不一致,但是最古老的片区发音方式和词汇,应该与部分闽语最相似

与此同时,江淮官话的母亲“金陵雅音”也在建康地区出现了,而且同时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吴语地区,包括宣吴片还有毗陵片,不少人觉得他们有的音调有点像江淮官话,事实上只是错觉,因为他们离南京太近了,金陵雅音曾经作为上层汉人贵族用语,让古人不学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虽然吴语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用语我们区分方言是否分家,关键是看发生学方面,两种语言的核心词汇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泰如片不能列入吴语?不单单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全浊音,而是核心词汇变化的数量已经超过90%,就变成两种方言,现代徽语也分家了,也是因为全浊音丧失了,但是核心词汇变化不大,所以有的人还是认为徽严片还存在于吴语地区

但是总体来说,一直到隋唐为止,当时的吴语还是非常强势的,甚至江北地区,据可靠资料来看,扬州在隋炀帝南下的时候,居然也是吴语区,古文里记录为吴音,“帝好吴音”,隋炀帝在扬州街头与老百姓一起说吴语,一直到隋炀帝最后的日子,他与沈后还在说吴语,说自己像长城公,“外面有人图侬”,这是隋炀帝原话,而侬这个字是典型的吴语特色,隋炀帝在扬州行宫说自己是“吾侬”,由此可见,当时身边的扬州人都是吴人,说明他和沈后说吴语,为了让身边的扬州人听得懂

好了,明天再说吧!我要休息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