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扶余:北大荒到底是怎么开发的?
2024-05-05 07:52:35 / 我要吐槽因为元朝开始气候转冷大量农耕女真人都南下了金国能在现在的哈尔滨附近建都后金就只能在辽宁了当年渤海国能一直发展到大海边上后来那里只剩真正的渔猎了
年平均气温最高2.6度,你说古代为啥开发不了
光绪二十八年(1902),作新社出版《白山黑水录》:“然一涉足满洲,观其所谓窝集者,不得不惊其广大也。窝集者,满语老林之义,即大森林。而其部分,以长白山为最。小白山、小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西兴安岭、完达山、帽儿山,得窝集之名者四十有八,而长白山之森林不与焉。遥望其状,苍苍郁郁,若黑云横天,际数十里,不见涯溪。近入林中,数千年古木老树,若巨蛇横溪,白日犹暗,虎狼跳梁。麋鹿腾踔,菁丛深邃,幽溪潺湲,疑在太古之世。”
康熙四十六年(1707),杨宾在《柳边纪略》中对2次到关外探望父母所见到的森林情况做了记载:“山间多树木者曰窝稽,亦曰阿机。……自混同江至宁古塔,窝稽凡二:曰那木窝稽,曰色出窝稽。那木窝稽四十里,色出窝稽六十里,各有岭界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近有好事者,伐山通道,乃漏天一线。而树根盘错,乱石坑呀,秋冬则冰雪凝结,不受马蹄。春夏高处泥淖数尺,低处汇为波涛,或数日、或数十日不得达。蚊虻白戟之类,攒啮人马,马畏之不前。有死者,乃焚青草,聚烟以驱之。夜据木石,燎火自卫。山魈野鬼啸呼,堕人心胆。馁则咽干粮,或射禽兽,烧而食之。粮尽又无所得,久之水不涸则死矣。凡入窝稽者,必挂一物于树,言笑不敢苟,若斋然。否则多蹭蹬,或曰山神为祟云。”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陪同康熙东巡,在《鞑靼旅行记》中写道:“辽东及迤东的全部山岭,古树繁茂,郁郁苍苍,为最大森林。已经几世纪时间,从未曾采伐,全不知刀斧之声。各类树木,丛生茂密,蔽天盖地,经数日间之旅行,并通过沿途密生榛实的短林。惟余自有生以来,如此茂密丛生之大森林,实所未见。是等地方,多在辽东迤东,山岳重叠,山外有山,连绵不绝,其间余屡次攀登至山巅,以展望全境地平线,除尽为虎熊及其它猛兽所栖息之山岳溪谷外,无一物得入于跟帘。”
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里描述从宁古塔返乡途中的大森林:“第三日进大乌稽,古名黑松林。树木参天,槎衍突兀,皆数千年之物。绵绵延延,横亘千里,不知纪极。车马从中穿过,且六十里。初入乌稽,若有门焉。皆大树数抱,环列两旁,洞洞然不见天日。惟秋冬树叶脱落则稍明。凡进乌稽者,各解小物悬於树上以赠神。……其中多峻岭巉岩,石径高低难行,其上鸟声吚哑不绝。鼯鼬狸鼠之类,旋绕左右,略不畏人。微风震撼,则如波涛汹涌,飕飕飒飒,不可名状。……迨夜半,怪声忽起,如山崩地裂,乃千年枯树忽焉摧折也。至今思之,犹觉心悸。”
冷,首先要农耕人得先能在冬天活下来,那么古代御寒的衣服,要么是动物皮毛(但农耕区很难有那么多动物),要么是棉花亚麻(那么冷的地方这几样不长)。更严峻的是没有耐寒作物。
北大荒开发靠的还是机械化作业
渤海国物产《新唐书.渤海传》:“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莵,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豆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绸,位城之铁,芦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丸都之李,乐浪之梨。”
- 上一篇: 关于什么 是沃沮人?又称勿吉人。
- 下一篇:历史是不存在假设的,濊貊族就是从事渔猎的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