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2
不知不觉来到本吧已经半年有余,这段时间看到各位老乡发布的贴子大多是关于自己县城的发展意见,以及高架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基建方面的争论,几乎没看到站在赣州全局出发阐述关于赣州产业发展的建议和讨论相关的帖子。本人才疏浅薄,仅就个人从业经验及个人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发表一些见解,鉴于个人能力所限,所述观点未必合理,若有不同意见,请各位老乡理性且友好的讨论,在此拜谢。好了,那么废话不多说,直接说我的建议。--------------------------------------------------------华丽的分割线在此-----------------------------------------------------------建议在三江乡规划建设“赣州硅谷”,具体位置如下图红框所示。“赣州硅谷”选择此处的原因:1.此处位处赣州中心城区几何中心,距离高铁站,机场很近,交通便利。2.与高铁站有上犹江相隔,与蓉江新区及龙岭有章江相隔,相对安静,不会被高铁站及物流园区繁忙的人流干扰。3.此处尚属未开发区域,拆迁建设成本小,一旦开始开发能在短时间内建成规模。4.此处环境三面环水,相当于一片半岛,环境优美。(为何考虑这点?参考武汉光谷,长沙麓谷,深圳南山,合肥科学岛,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等等无不环境优美,风光绮丽,因为IT类的人才喜欢这样的环境)规划建设“赣州硅谷”的原因:1.实现南康区与榕江新区,经开区的快速融城,使中心城区实现连片发展,集聚中心城区人口。2.响应赣州"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规划。目前赣州尚未有此类园区,赣州经开区着重于制造业,南康区着重于家居产业,赣县区聚焦于稀土产业,均未有ICT(ICT在这里就不解释了,有兴趣可以百度)产业规划,而建设中的蓉江新区虽然提到要建设区域科创中心,但是看规划也就启迪科技城附近那一小块,规模有限,承载能力有限。3.吸引赣州籍ICT类人才回归,并吸收粤北,湘南,闽西,吉安等地区的部分ICT类人才往赣州集聚。大家可能看到了,7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赣州回流人口达到60多万,回流人口非常可观,但是应该注意到回流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纺织服装厂类及电子厂类等技术含量及学历偏低的从业人员(没有贬低这部分人的意思,只是阐述事实,况且我本人的很多亲戚也是其中的一员),高学历特别是从事ICT行业的人员几乎没有回流,并且有持续外流的趋势,实话说这部分人的流失才是整个赣州最大的损失。4.创造“鲶鱼效应”,拉动赣州的薪资水平。众所周知,赣州薪资水平整体偏低,而ICT行业的薪资水平毫无疑问是排在前列的,与金融行业不相上下,欧美国家的薪资水平为什么这么高,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为什么碾压内陆,不就是金融,IT等行业带动的吗,同样是汽车行业,为何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小鹏,蔚来等企业有明显的差距,就是因为“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都是ICT行业出身的,这些企业已经使得传统车企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薪资,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建设“赣州硅谷”的具体措施:1.积极且大胆的引进国内顶级ICT企业在“赣州硅谷”设立研发中心。例如华为“鸿蒙”团队,华为智能穿戴团队(参考东莞松山湖);美的智能家居团队(利于南康家居转型升级);大疆,顺丰无人机研发中心(利于赣南特别是南康的智慧物流,以及农业植保);百度,比亚迪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国内顶级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类企业,寒武纪、涂鸦智能、商汤科技,小米等;国内顶级芯片设计类公司,兆易创新,瑞芯微,汇顶科技,华星光电,全志科技等。2.有序引导赣州市区及各县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中心往“赣州硅谷”迁移。例如,孚能科技,同兴达,立德电子,信丰朝阳聚声泰,于都以泰电子等。3.有序引导赣州市区中小型ICT类企业往“赣州硅谷”集聚,并集中孵化,培育。例如,江西裕丰智能,江西菲客航空科技等等。4.把握“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相关政策,大胆对接理工类985,211高校,争取在“赣州硅谷”设立赣州分校或赣州校区。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wu书记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甚至省内的南昌大学等等。若这些学校中的一所或多所在赣州设立分校或校区,将对引进国内顶级ICT企业有极大的助力(例如华为每年招收成百上千的985高校毕业生)。--------------------------------------------------------华丽的分割线在此-----------------------------------------------------------写在后面的话: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提的这些不现实,觉得这些985高校凭什么在赣州设立分校,这些名企凭什么来赣州投资,我想说的是,新时代要敢想,敢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怎么发展?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内是什么样子?这些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归结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大胆的干,敢为人先,学习合肥,积极进取,弯道超车。另外上面提到的把各县的顶级企业的研发中心迁移到“赣州硅谷”,可能有些老乡也不认同。我就举一个例子:信丰的朝阳聚声泰,它若要招聘软件研发工程师,大部分人ICT人才(包括应届毕业生)都不会选择去信丰,但是它的研发中心若设立在类似深圳南山这样的“赣州硅谷”,那就不一样了(最起码我本人以及我认识的从事ICT行业的人都是同样的想法)。况且研发中心迁往“赣州硅谷”,它的生产中心依旧在原来县城,依然能为原县城的人提供工作,只是研发类岗位迁往了市区。以上是我本人的一些拙见,可能有些天马行空,但是想想赣南近900万人口还有近80多万外流人口,且其中的高学历人才,有赣州培养出来却被迫漂泊他乡,想想都心痛啊,希望有朝一日,我的愿望能实现,赣南的莘莘学子在家乡也能有很好的发展,为赣州建设添砖加瓦!勉之勉之!
之前说要写一篇产业分析的文章的,但是没办法一直忙的跟狗一样,实在无奈,写到2000多字直接放弃了。就退而求其次,写了这篇文章,以上纯手打,若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请各位老乡轻喷。
搞笑了,你这操作不仅不帮下面的县市,你这还要下面的县市的厂和企业迁到你那去,让本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
这个设想非常好,一直提到总部经济,好像也没有一个区域有总部扎堆地方,我也比较看好三江地带,带水地方谁都喜欢,汽车业上升空间可能会很小,就在三江乡来一个大胆的设想,5年10年可能就是城市代表名片。家具,服装,稀土,汽车,电子以上都是花瓣,还要有花瓣中间点睛之作。
赣州舍得贷款自然有科技公司入驻,人家抖音前期租间套房办公都要赖在北京呢,区位这东西不好说
这也跟领导眼见有关。小地方只看实的。他看不到虚的,他需要拿出实物他才安心,投下一大笔钱你跟他谈什么区块链。什么大数据。什么互联网,什么精准营销,什么AI,他根本不懂,明明ai就是一套运行代码,你还必须建个机器人壳子在他面前摇头晃脑。
好高骛远
好家伙
本人就是一名it工程师,我也想回赣州发展,毕竟是老家,但不管是岗位还是薪资方面都不能让人满意,也没有这个气氛,只好在深圳发展
我感觉应该把全江西企业搬南昌去,比较省会,先做大最强,在赣州
主要是研发人员难于拉过来。研发人员如果脱离了那个圈子,很容易掉队。我从天河北搬到番禺后。这种感觉很明显。钟村离天河北不算远,但环境完全两样。lt技术突飞猛进,在赣州呆一年两年,基本上就out了。跟不上前沿技术了。
工厂在赣南研发销售在广东
字词,这样我也能变成拆二代了
4,大学分校区,这个政策上已经堵死了,武汉某高校想在深圳设分校区,都批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