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新北市:辩论 虐猫不是反社会
2024-04-27 09:30:34 / 我要吐槽正常的人在一定阶段后有恐惧、紧张等情绪,已经 找到与恐惧和防御行为有关的神经回路。这些情绪可以 被同类的尸体、血腥味的气味触发,在当事人有一定精神压力或可供联 想的经验时恐惧就会爆发——相关阅读:《恐惧的防御系统:行为和神 经回路》《恐惧和防御行为的神经回路》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杏仁 核背侧通路传递先天性和习得性恐惧反应》
人类如何学会“死亡”这一概念。请看这个《宗教认知科学如何研究死后 生命:基于人类学视角的观察》
人类幼体平均而言需要10年左右来建立成人水平的死亡概念——《儿 童死亡观的研究现状:一个批判性的回顾》
人类包含不怕尸体的个体——《人类杏仁核与恐惧的诱导和体验》
也许有的人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人被杀就会死
同时,世界上有反感猫的外观或行为的人。(即使这类模因在人类社会上传播的程度较低)
而且如果猫出现行为问题,如咬伤他人,承担赔偿责任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表明,养宠物的人的话语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通常仅仅集中在和宠物密切相关的领域。
通常人们认为虐待动物是一种错误,会损害人道德品格的培育——这违反了道德相对主义
饲养猫会消耗社会总体的产能,这也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养猫的人也可能不顾他人观感、挑战现有社会规则、对公众福祉无益
麦克唐纳三症状“尿床、玩火、虐待动物”的神话已经破灭(目前的研究已经否定了麦克唐纳三症状的连携与未来破坏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而且,反社会人格障碍数量太多了,平均每二十个人里,大概就有一个,大多数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区别。
非常有趣的是,“同理心缺失”的人,反而会比一般人待人更加平等——典型的例子是,促使人们参加各种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活动,对其他民族加以攻击甚至屠杀的,也是同理心
- 上一篇: 台北市的墓仔埔为什么,写这首歌传达了什么?
- 下一篇:微影 台湾系列 独家限定版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