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锦州 / 正文

锦州:一图看懂为什么宁远可守,而守锦州容易被围点打援,袁崇焕错

2024-04-19 15:35:40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一图看懂为什么宁远可守,而守锦州容易被围点打援脱离地图,脱离线路长度和宽度空谈锦州可守都是错误的。从地图看锦州到山海关距离近170公里,而后金边境线距离锦州近70公里,补给是明朝困难得多,在古代如此漫长的线路,在古代极其容易造成补给成本高昂,补给困难,并且另外锦州宽度近30公里,容易被围点打援。袁崇焕和孙承宗去坚守锦州,是个失策。洪承畴,当时天下第一流的名将,还是被围点打援,兵败锦州(如果没有崇祯催兵,逐步缓慢推进,建立宽30公里的防线,防止被围的话,未必会败)蒋介石不吸取教训,后来又在锦州被围点打援(蒋介石没有在锦州建立宽30公里的防线)。而宁远则距离近得多,距离山海关只有100公里,并且附近多山体,宽度只有10来公里,可以坚守,而无需担心被围点打援。并且宁远离后金更远,后金的补给线被拉长70公里,离后金边境长达150公里,补给困难,处于不利地位。对比秦国坚守函谷关,函谷关离潼关只有75公里,更容易坚守,而无需担心被围点打援。而关东联军补给线达150公里,补给困难。

老袁已经示范了,你围点打援得让我援啊,我今天一开心发兵20万,明天一挥手九边精锐集结,你是等还是不等?你等,我就不来,你不等,我就不断给锦州输送兵力补给,再者你大军跑去埋伏等打援,那你的粮草补给谁守?这首功战绩包本来是袁想亲自带骑兵去取的,结果让满桂给拱了

皇太极又不是没试过,只不过大军前往宁远被袁崇焕击败了而已,就算皇太极不来袁崇焕也打算准备带兵亲自前往锦州解围。你还真以为后金会自觉乖乖退兵吗?你是觉得皇太极比你蠢?

袁崇焕自己也说了,如果锦州之围不解,后金就会用围锦州的方法围宁远,那么关外一个地方都守不住。必须正面击溃后金,不然无解。

解放战争为什么拿下锦州就对东北国军形成关门打狗的局势?你找一下东北3D地图就能看出来锦州位于两座山脉之间正好卡在东北平原入关的咽喉位置。

围困锦州和围困宁远一样?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宁远就10来公里宽,离后金补给线远,离明朝补给线近,从没发生围点打援的故事,锦州30公里宽,离明朝补给线远,离后金补给线近,容易被围点打援。围点打援时可能失败也可能胜利,但总归是一种巨大风险!军队应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应立于危险之地!我问你,满桂打锦州时是不是一种险胜?蕴含巨大风险?连当时天下第一流名将洪承畴都被打败,所以风险何等之大。我问你,宁远就10公里宽,处于炮火范围内,后金如何围点打援?后金从没围点打援过宁远。

我问你,满桂打锦州时是不是一种险胜?是不是蕴含巨大风险?连当时天下第一流名将洪承畴都被打败,所以守锦州的风险何等之大。我问你,宁远就10公里宽,后金军队处于炮火范围内,后金如何围点打援?后金从没围点打援过宁远。

这种结论属于典型的“纸上谈兵”!要知道,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战略战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策略是否正确,它取决于敌我双方当时的战略需要以及现实、具体的物质、社会条件决定的(比如,敌我态势、装备情况、物资保证以及当时的技术现状等),所以,简单的类比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宁锦之战时的情况与洪承畴松锦大战时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亦与解放战争时的情况大不相同,又怎么有可比性呢?要想得出正确结论,请根据宁锦大战时的情况做具体分析,如:双方战略、战术、兵力、物资、技术水平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相关条件,切勿空谈

判断一项决策是否正确,从来就不是以“是否容易被围点打援”来做标准的,贴主畏“围点打援”如虎,近乎执念地以为,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敌方采用围点打援,那对己方必然不利,这就是典型的失败主义论调,还是那句话,敌人可以采用围点打援,己方当然也可以想办法破它,至于谁赢谁输,那要看当时具体的情况,并不是“围点打援”就一定能赢,哦,你怕“锦州容易被围点打援,你就应该放弃锦州?” 你说你怕它个毛线呢?其实,判断一个策略是否正确,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看你敌人的反应就知道了,如果敌人无所谓、不理你,说明你这招没用,而如果敌人急了,立马火急火燎地来攻,说明你的策略正确,你这招正捅在了它的肺管子上了,它必欲除之而后快,你就一定要坚持下来,捅死他!而锦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研究过后金作战特点的人会发现,后金兵民一体,它多在秋后及冬季作战,这样做,一是农事的需要,二是冬季的气候条件利于分割敌人、各个击破,三是后金多重甲,不利于夏季持久作战,而宁锦大战是个特例,发生在五月盛夏,且是征朝鲜后不足两月即出兵,皇太极为什么会这样急不可耐、不惜兵力的要在盛夏连续用兵呢?这就是因为锦州在战略上对它的威胁太大了,他一定要在锦州刚刚建成、还未加稳固之前拔掉它,这恰恰证明了锦州对于辽东的重要性,证明我方决策正确,敌人痛恨的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我方又怎能因为“怕敌人来攻,怕敌人围点打援” 就放弃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呢?

上下五千年,哪座城池没有被攻破过?所以每一座城池都不堪守?

锦州30公里宽,救援军容易被包围,野战决战的话,明朝又打不过后金,离山海关170公里,补给困难,这是铁的事实,说明是兵家险地,你也不得不承认,你东拉西扯,空扯其他,没意思,没得洗地!

你能围攻潼关吗?你能围攻山海关吗?你能围攻函谷关吗?根本不给你围攻的机会,根本不让你围点打援的机会!能让洪承畴这样第一流将军惨败的地方多危险?能让明朝精锐尽失的后果多严重?明朝从没以锦州为基地,攻打后金过

这个人脱离地形和补给,空谈围点打援。锦州170公里长的线路在古代何等难以补给?锦州30公里宽的面积足以围困明朝的救援大军,宁远地形就比锦州窄多了,补给也更方便,相反后金却补给困难,兵力难以施展。如果是函谷关,更险,古代只有几米宽,哪怕再多的兵力也无法施展。

再给你强调一遍:宁锦大战发生在天启七年五月,而洪承畴松锦大战发生在崇祯十五年,两者时间上相差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敌我双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双方战略态势、兵力对比、综合实力对比、内外形势等),比如:1. 天启七年时,明朝还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明朝廷并未陷入内外两线作战;2. 天启七年时,后金军还未完全收服蒙古,还未建立起蒙、汉八旗,人口不足百万,兵力最多不过十万;3. 天启七年时,后金还远未收服蒙古,察哈尔拥兵十数万,喀拉慎、土默特等部都还在未定之时4. 明朝廷还未开征“剿饷”、练饷,财政也远未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5. 后金的危害还仅局限在辽东一隅,明朝并未受到致命一击,如何就能说不可救药呢?........你既然要讨论天启七年袁崇焕的决策,就请以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论证,请勿东拉西扯什么崇祯十五年洪承畴以及国内解放战争的事,它们的情况完全不同,无可比性!请勿东拉西扯,已给你说过多遍了,如屡教不改,将对违规发言予以删除,勿谓言之不预啊

如果明朝军队野战中能打得过后金,又何必守锦州?如果明朝军队野战中打不过后金,那就不能守锦州,导致被围点打援。所以锦州不必守!结论锦州不必守。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