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枣阳 / 正文

枣阳:唐国、唐州与唐河县关系新探

2024-04-11 16:25:58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很多人认为,唐河县的得名,是因为我们这里唐朝时叫唐州,而唐州的得名,又是因为我们这里古代时叫唐国。这种说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又显得高端大气,很受群众认可。对此,我持不同意见。因为我们县的唐州,并不是始于唐朝;古唐国之地,也不是我县独有;唐河县的得名,更不是直接来自唐州。下面我将从古唐国在哪里、唐州的来龙去脉、唐河县名的演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二、唐州的来龙去脉要想弄清唐州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厘清现在枣阳、泌阳、唐河三县关于唐州州治的历史沿革。1,枣阳县州治的沿革:隋大业初(605-618年),改昌州为舂陵郡(治枣阳),辖枣阳、舂陵、蔡阳、清潭、上马、湖阳六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舂陵郡为昌州(治枣阳),领枣阳、舂陵、清潭、湖阳、上马五县。武德五年(622年),因境内有唐子山(新唐书云),又改昌州为唐州,仍领以上诸县。从此“唐州”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里必须说明,唐代改昌州为唐州,应该与昌州湖阳县的唐子山无关。我认为这应该和舂陵县有关,舂陵汉代时辖上唐乡,这个上唐乡(即唐县镇),唐代以前的许多史书都认为它是古唐国所在地。在这里新唐书为什么这么记载,我想宋朝时的作者应有主观臆断的意思。]四年后,也就是武德九年(626年),废唐州入显州(治比阳)。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为唐州,领方城、慈丘、比阳、上马、湖阳、平氏、桐柏、枣阳八县。贞观十年(636年)枣阳划出唐州,归随州管辖。2,泌阳县州治的沿革:泌阳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一直叫比阳,比阳北魏时为东荆州治,北周时为淮州治,隋时先改淮州为显州,后又改为淮安郡(治比阳),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淮安郡复为显州,领比阳、慈丘、平氏、显冈四县。武德九年(626年),废唐州入显州,领比阳、慈丘、平氏、显冈、上马、湖阳、枣阳七县。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为唐州(治比阳)。天宝元年,再改唐州为淮安郡。乾元二年(759年),复改淮安郡为唐州(辖比阳、慈丘、方城、平氏、桐柏、湖阳、泌阳)。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唐州移治于泌阳(现唐河),更名为泌州。比阳此后作为属县一直存在。元时(1266年)比阳降为毗阳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县,以唐县之旧名“泌阳”为其县名,至今。3,唐河县州治的沿革:我们说的唐河县是指现在的城关镇。唐河最早设县于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当时为南襄州襄城郡上马县。东、西魏沿用。北周称湖州襄城郡上马县。隋大业三年,上马县属舂陵郡。唐贞观元年,省上马县入湖阳县。唐开元十三年,重设上马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唐朝灭亡的前一年(906年),军阀朱温上表朝廷,把州治从比阳移至泌阳,改唐州为泌州。之后进入五代十国,后梁(907到923年)泌州仍称泌州,后唐(923至936年)称唐州,后晋(936至947年)又称泌州,后汉(947至950年)又称唐州,后周(951至960年)继称唐州。北宋至南宋初期(960至1164年)唐河为唐州,辖方城、泌阳、比阳、湖阳、桐柏五县。1164年唐州属金,金沿宋制(1164至1234年),元灭金后仍称唐州(1234至1368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唐州为唐县。泌阳作为州治,除了元朝有73年唐州不领县,其余年间县治与州治一直并存。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唐州于唐武德五年于枣阳初设,四年后废唐州入显州。这时显州在现在的泌阳县(古比阳)。十年后改显州为唐州。之后唐州在比阳数次存废。有唐一代,现在的泌阳县累计称唐州254年。唐末唐州移治到今唐河县(古泌阳)时改称泌州,五代十国至宋、金、元、明,唐河县称泌州时间为29年,称唐州时间为434年,其中两宋称唐州时间有204年。唐代我县根本没有称过唐州,只称过一年的泌州。有学者以唐州长期在唐河设立来反推古唐国在唐河县是不对的,因为古唐国并不都是在唐河县,它早期在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后来才迁至唐河县和泌阳县之间。

三、唐河县名的演绎唐河县从北魏年间设立上马县,后来几经存废,唐天宝年间(742年),改上马县为泌阳县,一直沿用到明初。我们古代的泌阳县(唐河)作为泌州和唐州州治有463年。明初(1369年)降唐州为唐县,泌阳县名始废。此后始称唐县。唐县之名一直沿用到民国2年(1913年),后改为沘源县,民国12年(1923年)又把沘源县改为唐河县。当时为什么没有恢复唐县之名,这是因为民国时河北省已经有了一个唐县,国民政府为了防止重名,就把我们县根据唐河水名,命名为唐河县。我县叫泌阳县554年,叫唐县545年,叫唐河县于今只有100年。以前大家认为唐河水之所以叫唐河是因为与唐州在此设立有关,其实是错误的。唐河水最早时叫比水,后来叫沘水,唐天宝年间改上马县为泌阳县,以后沘水才称为泌水,五代以后唐州虽然在唐河设立,但该水仍然叫泌水。直到明初降唐州为唐县后,泌水随着唐县的设立,才逐渐叫作唐河。至于唐河的上源沘水什么时候改为泌阳河,大致也应该在明初(1381年)毗阳镇设为泌阳县之后,水因县名才称为泌阳河。

四、结论通过以上梳理,我想历史的脉络应该是这样的:西周早期,曾、厉、唐三国共同存在于随枣走廊之中。它们分别位于现在的庙台子、厉山店、唐县镇。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逐渐扩张,侵占唐土。后来楚国崛起。唐国在曾国和楚国的压迫下被迫向北迁移。我们唐河县的中北部和泌阳县的全部就成了它的新领地。唐朝时唐州的设立和唐子山有关,但和唐国没有关系,因为这里是古蓼国的统治区域。我县在唐朝一代并未称唐州。我县称唐州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北宋年间。我县设县,是先有上马县,后有泌阳县,再有唐县、唐河县。唐河县的得名是因河而来,它和唐州有些关系,但并非直接来自唐州。

站在岸边看风景,高!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