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金华 / 正文

金华:大名鼎鼎的太乙金华宗旨是真是假?

2024-02-02 05:25:43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抛砖引玉

之前,我们通过世传张三丰作品的判定,介绍了以追溯作者身份的手段,来判定丹法真伪的方法。然而有些种类的丹经却无法使用这种手段,比如托名之作,或请神扶乩之作。现在,我们就以大名鼎鼎的《太乙金华宗旨》为例,来探讨一下通过丹经内容,来判断丹经真伪的手段。

真的,但学人多只看第一章便以为可以下手速修,以至流弊无穷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拿一个小问题活跃一下气氛。众所周知,全真祖师吕纯阳吕洞宾经常现化度人,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王嚞。其他人虽然名气不显,终归也是有名有姓,例如号称建立西派的李西月。《太乙金华宗旨》相传是吕洞宾不满清朝全真一脉的传承,另外留下的教外别传。现在问题来了,有多少人知道吕祖是把此法传给谁了呢?

纯想即飞纯情即堕都是不好的,所以这本书是真中掺假,汤里有屎

“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前文说“性命”“寄之天光”,后又说光“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把“先天太乙之真气”代入“天光”,我们可以得出“性命”“寄之”“太乙之真气”这个结论。再代入之前“道无名相,一性而已”,可以得出“道和命”“寄之”“太乙之真气”这个结论。emmmmmmm……这个结论有些令人头大啊。

第二章《元神、识神》篇云:“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又云:“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照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也就是说,《太乙金华宗旨》认为元神在方寸,识神在心。方寸就是上一章的天心。并且天心和心不同。第四章《回光调息》云:“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更进一步说明元神非心也。然而第三章《回光返照》又说“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不是说要“心死神活”吗?之后在第十章《性光识光》又说:“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刻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又云“子辈初则“性光”,转念则识,识起而光杳无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此心即光即药”,“无心而照”“为性光”,“以其分别也”“即为“识光””。也就是说性光识光都源于心,区别只在有念无念。既然性光识光都源于心,那元神又干嘛呢?这时候不需要“心死神活”了吗?

第四章 《回光调息》云:“丹书云:“鸡能抱卵心常听”,此要诀也。盖鸡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气也。暖气止能温其壳,不能入其中,则以心引气入,其听也,一心注焉,心入则气入,得暖气而生矣。”“鸡能抱卵心常听”并非出自丹书,而是《全唐诗》,乃是唐代诗人伊用昌作品《湖南闯斋吟》的一句。《太乙金华宗旨》认为“暖气止能温其壳,不能入其中”,其实并不对。孵卵时并不需要鸡在,用现代养殖一般用保温箱,只要保持温度就可以,和“以心引气入”并没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太乙金华宗旨》的作者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个人认为,以《钟吕传道集》的立场,《太乙金华……》不象吕祖所撰。另外,吕祖解《道德经》的风格也与《太乙金华……》相去甚远。

这是实修的,应该用自己实修的境界去印证真假。 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可以分不出真假的

这也可能是故意混淆,模棱两可

引你马个波衣,故意把人引来让你骂是吧,你个2波不知道自己悟a

看古书之真伪,当看其宗旨要诀,而不是咬文嚼字,在几个字一行话中斟酌不同,会堕入书呆子见识的。道德经几个版本,世人争辩不休,实修者悟其大意,当知并无区别。太乙金华谁传的我不知,也不用知,但看其主旨要诀,与自古流传的内丹法并无差异,只不过讲得更直白,抛弃了龙虎铅汞那些掩眼法。

不可解者,见性乃知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