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洛阳:人总要去一次洛阳
2023-07-06 14:50:52 / 我要吐槽AD2
沉寂了三年后,我如愿以偿地可以到处行走,历史魅力和文化认同让我对自己国家的古都充满亲近感。中国的古都如西安、南京、杭州、洛阳等,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文明的见证和传承者。“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我偏偏就是没有去过洛阳,念念心中。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从夏都二里头,到隋唐洛阳城,再到后晋西京河南府,十三朝定都于此,地处河洛之间的洛阳城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见证。她见过悠悠华夏的起源,也目睹了隋唐盛世的辉煌,她是中华民族不可不说的精神原乡。在朝代更迭中,她绵延不断,成为中国历史文化记忆中最重要的纽带。洛阳的故事太多太多,怀揣着满满的敬意,提取一个个切片,汇集成篇,千年洛阳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王朝源起“洛阳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王朝更替最多的古都之一。和长安、北京相比,在此地建都的朝代不够集中,王朝也不够强大,但特点是绵延不断。”踏上了这片被称为夏都的土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了解洛阳既往的起点,找寻最古老的华夏历史。虽然夏朝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在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一直是不可磨灭的存在,但因没有考古实证长期以来颇受国际质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至少将华夏可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500年。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群……一个个文物遗迹向我们轻声诉说着那段遥远又古老的历史。精致的绿松石龙形器散发着幽绿的神秘光泽,蜿蜒辗转的身躯,洋溢着张扬的力量,仿佛在蓄力向天飞腾,讲述龙的传说。有着“中华第一爵”之称的乳钉纹青铜爵,流线型的修长形态,收窄的腰身,如同正在跳舞的女子,舒展、曼妙、俊逸,诉说着中国古代身份与权力的起源,与不断变革的王朝礼制,也证实了酒文化在绵绵流长的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刻,我感叹先民的智慧,为华夏之源的艺术造诣所惊艳。四千年前,正是我们的先民从周边地区迁徙至此,他们用包容开放的心态,融汇中华早期文明的精粹,结束了相互竞争的邦国文明,进入到融合一体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中国王朝文明的序幕就此慢慢揭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证明洛阳在历代的中心位置,盈寸山河,辉煌过。洛阳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千年造像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的龙门石窟与洛阳博物馆当仁不让成为我这次旅途中的必选。
感受一下历史的洛阳
顶着烈日,我来到了龙门石窟脚下。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盛于唐,终于清末的龙门石窟,汇集了10个朝代的工匠技艺与智慧,是我了解古代造像艺术的珍贵实物文献。仰起头,我被宏伟壮观的古代佛像群所震撼,心里暗暗感叹古人高超的石刻工艺。高耸的卢舍那大佛栩栩如生,明目微垂,微微上扬的微笑嘴角,面朝伊河水,巍峨、庄严、又慈祥。
洛阳博物馆融汇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一直到五代北宋的历史文物。厚重坚实的母鼓铜方罍、素雅通透的白玉杯、富丽堂皇的金银平脱花鸟铜镜、神采奕奕的三彩黑釉马、诙谐生动的牵手女佣……一件件展品向我揭示了十三朝古都洛阳的辉煌过往。
自?然
“纸贵绝唱”:纸贵就是《三都赋》的洛阳纸贵,绝唱是写的嵇康的《广陵散》 “家书两行”:可以是“欲作家书意万重”,也可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中馆藏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第一眼看到就让我心里生出许多的感动。这个佛面雕像,没有眼睛没有耳朵,只剩半张面孔,却于残缺之中,透出无尽禅意。饱满的面部,微微上翘的嘴唇,安详又神秘。跨越千年,向我传递着北魏美学的清雅意境。
远远望去,一道道拱形结构撑起的拱形建筑,如同隋唐宫殿建筑群一般,绵延在城市的天际线,这就是被誉为“洛阳美学天花板”古今交融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百!瑟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