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二手手机: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著名作家唐国明,是怪人还是天下才子
2022-01-16 20:35:12 / 我要吐槽AD2
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著名作家唐国明,是怪人还是天下才子(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唐国明定理: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具有鹅毛风范肉、清风明月骨、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先生————————————————————————————————(1)、在8平米内实现梦想的人……………………………………………………当天南海北的人群为生计大业开始一天的忙碌,而隐居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唐国明,也开始从一夜的思考中醒来,读完自己该读的书,写完自己该写的诗文,开始用几片何首乌、一把黑米、几丝茶叶,一两白糖煮一壶热茶冲一包芝麻糊,完成自己的早餐。再拖扫一下8平方米的房间,然后去网吧,或打开自己刚配的600元的旧台式电脑,开始把用笔写好在纸上的文字输入,再通过电子邮箱投给杂志社,或贴向毫无盈利目的自媒体、论坛,每忙至下午一、二点,再去他所住的向阳坡下的邵阳餐馆,吃一个8元的盒饭,然后回房小睡一下,又开始阅读或探究《红楼梦》、写鹅毛诗文、鹅毛帖。从2001年开始,从与人合租,房租每月各出50元,到2013年12月一个人住每月500元;从每天吃饭费3.5元到2017年每天吃饭费8元;从默默无闻的写作者到全国有名的作家,作为寒门子弟出身的山里孩子,作为一个1970年后出生的人,自爱上写作,就一直守护着自己的梦想,执着自己的信念。不管世人的挖苦与嘲讽,也不顾功利的飞扬,他却一心只想着“读懂一本书、做好一件事”。当他再现出来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在海内外发表出版,引起反响之时,当他的鹅毛诗被世人所知,当他论证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之时,他仍在低头安静地增修删改自己创作多年的长篇小说《零乡》。当你见到他的人,见到他的生活与他的成就与影响力形成巨大落差的时候;当你得知他至今仍然把梦想寄托在8平方米与每天吃饭费8元之上的时候;你难以想象一个曾经被媒体关注多年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什么叫贫穷,只看到什么叫高贵。你只知道他每天一个人煮一壶茶,冲一包芝麻糊,放一个鸡蛋打发一个又一个日子。每天把8元饭食塞进肚子,又放出大地。他就在这样的轮回中开创了“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写出了自己的鹅毛诗,创作着他想写的小说散文随笔,论证着他有兴趣思考的世界难题。他虽依然清贫,依然没有爱情垂青,但他依然写作,依然在完善完美《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依然没放弃这个不能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梦想。他跟我说,在红学上他只是一个“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的文学家”;在文学上他是一个天真的拥有一个鹅毛体不断生长鹅毛诗的诗人。在数学上他是头脑一时发热就忍不住论证自己想法的“疯子”。对于完成《零乡》这部小说是他一生的心愿,而他写的毛笔字鹅毛帖,只是一个偶然,但却被人看好收藏。他有时感叹:“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他有时自信道:“不见麓山唐国明,枉来长沙爱晚亭;不见当年唐国明,枉来人世走一程。”他有时自慰道:“无事上山取林泉,白水当酒对明月;富贵何须金银换,闲饭一碗胜神仙。”他有时又表达出“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与“实事求是认知世界、与时俱进改造天下”的情怀。也常用诗文表达出对爱情的渴望,喊出:“天下谁识唐国明,天下谁嫁唐国明。”如一个网名叫“二手共工”的人评唐国明说的:哭泣的唐/你悲怆的身躯在岳麓山中回响/二十余载,人情凄凉/萧萧湘楚,难诉沧桑自由的唐/你自由的灵魂在红的世界翱翔/理想化翼,折骨为笔/神人有梦,大梦如期卑鄙的唐/你满身伤痕倒在铜臭味中迷茫/淤泥满身,铅华难去/无视现实,虚构远方我看到的是哪个人?/我遇见的是哪个唐?当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在这样的陋巷中如天鹅飞舞;我在这样的书店里出入;我就在这样的巷边书店前的椅子上小坐;我常在这样的饭馆喂饱自我;我就在这样的山脚下隐居;我在这样的房中唱出了如鹅毛飞扬洁净的诗歌;我拥有这样的红楼梦世界;我拥有这样的云梦湖。”让人迷惑“这样”是个什么样,想象不出。也许在本文接下来的第(2)与第(3)节里,他对自己的自述中,能让我解开这个迷惑。……………………………………………………(2)、那些14、16岁的红颜知己……………………………………………………我8岁开始上学,20岁读完高中,25岁上大学,29岁念完大学。一个山里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读书可以说是吃尽了苦。12岁就得去山外20里的镇上念书。当时一开学,父亲就愁学费。但父亲渴望我成才,几乎舍命的供我上学。上到高二时,父亲病重,本来打算放弃上学,老实做一个山里人算了。到高三时,父亲身体好转,又咬着牙让我把高中念完。念完高中时,我20岁,父亲不心甘让我呆在山里,托人送我去长沙。在长沙我一边做学徒一边仍不放弃地写作看书,有个16岁女孩是老板女儿同学,很欣赏我好学。一日我从宿舍楼梯上摔下来,头晕得爬不起来,整个那个小工厂的老板与员工全围着我看戏似的,不敢上来,唯有她冲上来,一手扶着我抬不起的脑袋,一手抓着我已摔得露出骨头流血不止的左手,一个人把我送进了当时的诊所。我伤还没全好时,我觉得我该走了,因为这里找不到实现我梦想的途径。由于没钱换药,我脱去纱布的手已经发臭。我离开那个工厂时,没有一个人送我,只有那个女孩送我到门口,她说:“你一定要努力,去读个大学,你一定会有成就的。”接着她就用双手紧紧捧着我那只发臭的手,很不舍的样子,直到老板的女儿在后面大叫:“他那只发臭的手,你也敢握。”她才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我也转身走了,在走了几步后,仍见她在后面望着我。当时的行囊里,除了背着几本书,我一无所有。随后听父亲的话去南京见识世面找事做,也没找到自己内心需要的,又回了故乡。一边跟着父亲干活一边听他为我的前途发愁、唉声叹气。在他的唉声叹气里,为了自己有点出息,闲时就寄居到县城图书馆看书写作,忙时就回家干活。在1997年到1998年间我两次上京,一边去参加《人民文学》杂志举办的短期写作培训班,一边想找机会留在北京北漂,可找不到好机会,又让父亲失望地回了家。村里来了一伙收竹打簾篾的,我就每天扛自家山林的竹子卖,在买竹子的地方结识了一个女孩,也是16岁。她主动邀我去她家玩,去了她家,她父亲一见我就要我去订亲,当时把我吓得不知怎么办。想想自己也已经25岁了,就成家吧。但一提东西去定亲时,她父亲不答应了,打发她去了广东打工。她给我留下了一封信,说她——不能成就人才,也不能毁灭我。我当时也可以去广东,但父亲有点不同意,说去广东终究是打工。见她走了,我又想起长沙那个女孩子送我的情景,我想我还是得去读大学。提起上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唯一同意的是被我说服的父亲。所以我在上大学的四年期间,除了我与父亲共同努力着把大学读完外,其余人不但不帮一点忙,还尽说风凉话。在大学,即使有女孩向我示爱,但想到自己的境况与梦想,也不敢走进爱情殿堂,只是静静地享受被她们围着转的热闹。把大学读完后,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南下打工,要么就留下来为文学拼搏。我已30岁了,何况父母那么吃苦吃力地送我上大学,就是希望我“学有所成,名扬天下”的,我不能辜负他们。能完成父母的愿望与自己的愿望却只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坚持文学写作与完成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于是我寻同学借了1000元钱,开始长达10多年,窗下苦读,不问世事的,以最低的生活标准2000元一年维持读书写作生活。即使在租住的院子里与自己常有几十位相处的女孩,即使相处了10多年,无所不谈,无所不说,亲密无间。小到为节约钱,一起分吃一个盒饭,大到为她们参考穿什么衣服,参考怎样谈情说爱与怎样打扮。一同爬山一同赏月,一起唱歌吟诗,写毛笔字。即使有女孩一离开我就像失去整个世界似的,但我也只与她们徘徊在爱情与友谊的中间线上。幸运的是2007年在网上结识了一个16岁爱读诗的女子,为了满足她读诗的要求,在她的鼓励下,于是我又开始写诗,我2009年一周内写出了100多首后来被称为“鹅毛诗”的组诗,使我终于从我写的作品里找到了作家的感觉。后来她来长沙读大学,两人一见面,互相对对方可以说有一见倾心的味道,唯一令她不满足的是我没什么钱,她声称她要找个有钱的老公,我也只有知趣止步,与她单纯地成就了一段诗歌知己的佳话。再后来2016年3月25日14岁女孩易思敏发表在网上的诗《你是三月里的雨落星辰》中说我:你如雪化后的那泉水一般清,/你的眸子,闪着金亮的星芒。记得,你是一夜花开的满城,/你是三月里的雨落星辰。世间有这么清纯如水欣赏我鹅毛诗的洞庭女子,我曾以《写给易思敏的湘词》相赠:一、伊人如水,如水长在水中央/麓山脚下,向阳坡上,面对北上岳阳楼下的湘江/黑夜无船,举酒对月;提笔写来,宽衣吟唱/仰首空茫,如置大荒;明月如霜,芦花闪亮二、湘江走,湘江流,湘江流入洞庭湖/汇入长江入大海,一涌波浪到尽头三、你有倾城貌,我有倾国才/你似洞庭水,我如长江之水天上来/你在湘江北,我在湘江南2016年3月13日女大学生赵嘉在《给鹅毛诗人唐国明》中写道:人群拥挤,你的世界却荒无人烟/你必将浴火重生/把这片土地浸染你必将被历史发现/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3)、第一次走上讲台做先生……………………………………………………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大楼里由于分院的缘故,已经有两个院还是三个院,我已经弄不清,所以在本文中就叫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了。在2017年12月3日,我第一次去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进行了一次文学知识讲座。我1998年秋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念大学,念完大学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想,我一直寄居在湖南师范大学校内岳麓山脚的向阳坡上。即使日子过得如何苦,过得如何清贫,我至今还没有离开过这。在这个大学校园内,从1998年秋至2013年秋几乎湖南师范大学每个学院的讲座我都去听过,而理学院的讲座我记得我来听过得菲尔茨数学奖的丘成桐的讲座。听完这个讲座后,我得知数学与文学一同是一切科学之母,是一切科学之上的皇冠,而数论却是数学上的皇冠。在那次讲座里,我更深的接触了哥德巴赫猜想1+1。以致2017年大半年,我给纠结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1+1做出了自己有创见性的论证,并在数学领域上有了自己的发现,而且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抱着既兴奋又想与人交流探讨的心态,并一稿一稿地把不成熟的数学论稿草稿往互联网上放,直到把哥德巴赫猜想1+1论稿改到第111稿时才停止了往网上挂的习惯。在此期间庆幸的是有个认同我数学观念的中学老师,在他所出的书的后记上发表了我一个还不成熟关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的稿子。虽然网上有骂我的有笑我的,我都没有在意,本人除了酷爱写作,也喜爱数学。因为人说,如果搞数学研究,尤其是数论研究,你不在体制内,被科研单位养着,你是没饭吃的。一个像我没有师承关系与学院背景的人,连论文也没地方会发表,而且发表数学论文大部分刊物还要自己掏版面费。你在学院里,还有学院给报销,我一野外人士,去找谁报销,自己气性大,觉得自己花钱去发表文章是个侮辱自己的事情。人家掏钱去发表出来,能评职称,涨工资,而我掏钱去发表出来,本来靠稿费维持自己写作梦想的我觉得浪费不起。幸好互联网时代,于是往网上挂,贡献给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学者与数学家,让他们有个参考,少走弯路,见识到一个新的思路与新创见。无所谓让他们承认不承认。一个学术上的事,让人承认,恐怕是难以让人预测的,幸运的话我生前还能看到被人承认的那一刻,不幸运的,恐怕要等到我死后多年,可能才有人说,唐国明有创见的论证过哥德巴赫猜想1+1与猜想3x+1。去讲课之前,是因为湖南师大附中请我去讲课后,一天遇到住在我旁边一熟人,这熟人我至今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很是抱歉。我与他路遇,跟他聊起到湖南师大附中讲课的雅兴。不久他说他在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上班,也想推荐我去讲一次课,做一个文化知识类讲座,开始我还有点不想去,因为我听说,现在的大学生,也许由于互联网,另外由于许多不好说的原因,大学生对听讲座没什么兴趣。一般来听的,也是为完成学院交代的任务,所以才有人来充充数。我记得多年前,台湾一个学者来讲书法,那位学者一见来了半个教室的人,就很感动的说,还来了这么多,要是在台湾,可能只见几只猫儿狗儿在教室窗台上打闹,没看见几个来听这类学术讲座的人。但他不明白,下面坐的除了几个与我一样自愿来的,其他的都是大一或研一被分派来听课的。后来,那熟人说,虽然来听的人不多,但一定是自愿来的,他们不会出什么海报,也不搞那一套。盛情难却,于是我就答应了。2017年12月3日下午2点过几分了,我到“理学院”见到曹老师,我由于上起课来一讲话,嘴巴就干,因此从曹老师那领了两瓶水,曹老师就带我进了教室。一进教室,教室里的学生在等着我讲课了。对于现在讲死板的学术知识,他们会听得睡觉,我想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他们引入进来,在讲故事的同时把学习的东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穿插进来。我讲课的语速快,我讲的题目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哪儿去了。第一小时给他们讲中华文脉,从春秋建国的屈原讲到清朝的曹雪芹,让他们从故事中领悟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他身怀了什么文学使命,完成这个使命后让我们还不知道他是谁。第二个小时讲了我是怎么爱上《红楼梦》怎么立志成为作家,怎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发现曹文的,怎么以考古的方式再现了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以及自己怎么清贫,怎么艰难发表出版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怎样获得了承认与认可。告诉他们我本来是打算做出来自己给自己看的,没想到一不小心还有这么大反响。并总结了——曹雪芹当时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史人文传统的潜在意识,使他在当时面对清朝易服、剃头,汉族正统像是断层的情况下,使他以百科全书式的人文使命,在当时文化政策的高压下,为被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汉人记住自己曾经是谁,曾经是怎么生活的,曾经是怎么打理家务事的,曾经是怎么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而遭到今天这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的思路完成了《红楼梦》,所以《红楼梦》一完成,就被支离破碎。传闻和珅的党羽苏凌阿花费巨资买到《石头记》原抄本,和珅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得知此事后,便借来观阅,读完后倾心折服,认定这是天下第一小说,想献给皇上讨好。因《红楼梦》当时是禁书,和珅看后觉得过于绝望悲凉,和珅便请来高鹗和程伟元,让高鹗重新来个圆满的结局,高鹗只好按和珅的意图修改了《石头记》,更名为《红楼梦》,并在引言中说: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巨卿赏鉴。和珅满意后便呈递给乾隆帝,乾隆帝阅后赞不绝口,便答应和珅解除对《红楼梦》的禁令,刊行天下,并令最好的出版机构武英殿刊刻一套聚珍版,从此《红楼梦》一书遍行全国。这话大意因和珅发现这本书,为讨好乾隆,所以就有了程伟元高鹗按照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前改后添,将本是100回本的《红楼梦》扩成了120回本,乾隆看后被其书的才华撼动,决意将其书收入《四库全书》,以扬大清光彩,给清朝长脸,而使其流传于世。及至后来中国白话文兴起,中国文人又要寻找参照,而《红楼梦》成了上选,文人的目光又重点回到了《红楼梦》,于是“红学”正式兴起。以胡适在民间发现甲戌脂批残本始,学者们开始了追寻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本之路。所以“红学”的最高使命就是为了找到《红楼梦》散失掉的曹雪芹的真文笔,没想到无意中我唐国明就做成了这件事情。至于我怎么以考古方式复原再现发现的曹文,是有可讲性的,而我是怎么识别出曹文的,这个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这个只能读我以考古方式复原再现出的文本去体会我是不是做到了将发现的曹文再现出来了,这个讲不出也不可讲,在你读到文本后,你若能感叹我是“文学上的曹雪芹”或“曹雪芹再世”“曹雪芹附体”或感到我是与曹雪芹在另一个时空里相遇的话,通俗的讲,你只能会认为这就是天才,也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别的,的确没有什么好词好话解释此事。讲到这,我忍不住拿出自己出版的那本书,举着告诉他们我做的就是这个文本。没想到一个同学说:这是你的书,能买不?我说可以,因此课又中断了,同学就上台来买走了我几本书。这几本书我本来来时一本也不想带的,是请我来讲课的熟人说要我带些,我来讲课前,我在我寄住的向阳坡下的饭馆吃完饭,遇到熟人的老婆,他老婆很热心地抢着帮我付了饭钱,并要我还是带点书去,临走时,我还是不想带,最后想想,就带了几本。没想到还没等课讲完,就有同学主动说要买一本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以前到别的地方讲课,人家要求我带些书去,一般讲完课,扔在他们办公室,然后他们再把书钱以发红包或转账方式给我。我从不敢在课堂上去喊来听课的学生来买自己的书,既然他们主动买了,我只得告诉他们:你们听了我的课就是我的学生,想要我签名的我会签,在社会上来买的,如今签名本是300元一本的,因为第一印只印了1000册,由于投资人不是商业操作,是为了文化使命,到目前我也只签了60多本。接下来第三个小时,我主要说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危机,第一个危机是由于智能网络的发达,我们由书写时代转入了拼写时代,许多人依赖电脑手机习惯了按键盘,长期不用笔写字,久而久之,能拼音,能在手机电脑上找到识别的那个字,一脱离手机、电脑,就不会写了,长此下去,恐怕汉字以后也会从象形文字转变成一堆拼音符号,这就是我忧虑的。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一律向西看,而将自己的文化与自信丢失干净了,如今人开始意识到中华传统的重要,如是就有了复兴中华文化的提出,这个复兴就是复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在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恢复中国原有文化的创造力与原创力。有人追问我唐国明,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有什么意义?回看历史,《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原创之一,红学能成为显学的得力推手曾在一次讲话中就表达过《红楼梦》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并能与中国四大发明并肩的意思。《红楼梦》更是中国文学的高峰,这样伟大的著作难道让他如长城一样残缺在荒野,让人去看一段一节。如果真找不到它残缺的文字了,可以就让它那样,但既然找到发现了,又何不拿出来给世人欣赏,流传于世。我做这个工作的作用,就是让天下以及未来世世代代的《红楼梦》读者不再发出像张爱玲一样 “一恨《红楼梦》未完”的感叹,这就是意义。当一个《红楼梦》读者,边读我再现出来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时,边感叹地跟我说:有幸与先生同世,在今生还能读到已不残缺的《红楼梦》,还手抄了读,也不知道她最后手抄完了没有。这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意义,其意义是:满足了天下读者的文化愿望,让他们不再留有文化上的遗憾。课结束后,但遗憾的是我忘了给他们讲《红楼梦》前80回需要考古复原之处,我已经完成了《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所以匆匆写下此文,愿同学们在此文读到。第一次连讲三个小时,回到房里,顿感觉到累,只想睡一下,才想起他们加了我,我忙着借自己房里装的无线网络,将他们放进我的朋友圈。然后才想起忘了拍张照了,才问他们拍有我唐国明的照片没有,要是拍了就发给我。于是他们纷纷发了过来。我顿时理解了当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即使很苦也那么兴致勃勃周游列国的事。由于我不是教授,而是诗人作家式的学者,不是学者式的作家诗人,不知道我的讲课方式在他们眼里怎么看,总之我尽力了。在床上躺了一会醒来,见有同学在圈里发帖子说我不是媒体上所说的“怪人”,而是一个朴实的才子;也有同学发帖说听了我的课之后,要记住,在外来文化的包围下,也不要忘了弘扬捍卫打理好自己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唐国明老师隐居麓山,十多年考古复原《红楼梦》曹文。因此倍感欣慰,特此一记,也为第一次走上湖南师范大学的讲台一记。曾经自己是在下面乖乖听先生讲课的学生,如今也算是在湖南师范大学当了一回讲课的先生,不管是一个怎样的讲台,是因为第一次在湖南师范大学讲课,所以倍觉珍惜,也该写下此文,记住这次讲学的小史。写完此文,一翻朋友圈,见曹老师在朋友圈发文道:“昨天下午著名作家唐国明老师授课,还有很多学生从外地赶来听课并目睹了这位隐居在岳麓山脚下的传奇人物的风采。如果想要购买他的书并想要作家签名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在完成此文的2017年12月4日中午在此一起向曹老师及同学们鸣谢了。此文写于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4日,整理于2021年6月1日——————————————————————作者简介:——————————————————————————————————————……………………………………………………………………………………………………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唐国明是谁——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梦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