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华为手机 / 正文

华为手机:万物互联化华为和小米走两条路

2022-01-05 01:05:19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前几天曾经发出过一次关于小米妙享质疑的话题,以及对“捷足先登”的看法,不少人在评论区做了评论,前不久仔细和朋友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度交谈,结合我前段时间看完小米授权传记《一往无前》后,现在来说说我的看法。 在写这篇内容前,我查了一下小米投资过相关生态链公司的资料,目前小米可能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生态链合作公司了,小到指甲刀、签字笔,大到饮水机、空调,只要你日常需要用到的产品,在小米商城或者线下小米之家都一应俱全。 关于万物互联这个概念华为和小米谁先谁后,或者说超级终端这一套技术,其实本就不存在评判优劣、正统与否,这只是小米和华为两家对于万物互联生态的看法与实践,只是说因为基于当时能应用的手段不同,前十年和后十年对万物互联的不同实践方向而已。 与华为现在提供的思路不同的是,10年前小米对于万物互联的思路是基于场景化做万物互联,即围绕着人们日常使用场景做“互补”,比如用户遇到手机没电的问题,小米就投资移动电源的企业;用户晚上想要看书学习,小米就投资做台灯的企业;用户想要一个不用交电视管理费的电视,小米就做电视。 很明显,小米的想法非常实际,那就是小米不参与具体生态产品的研发,通过投资或订做的方式,扶持一部分有潜力、有能力、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下游企业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并以集中采购的方式向采用同一零部件的企业提供低于供应链成本5~10%左右零件,以此来压缩成本,向消费者提供优质而廉价的产品同时,也相对提高每个生态厂家出货的利润。 到了5-6年前,小米开始大力发展AIOT,即AI+IOT,以手机为遥控,操控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运作,比如空调开关、温度调整,或者是台灯开关等等,就是用手机为入口的思路推出面向智能生活化的体验。 小米在当初想要做生态产品的时候,是想要让自己的能力聚焦在自己的优势产品(手机、电视),当小米投资的下游生态企业足够多,围绕着小米相关的生态产品也越来越多,用手机操控的场景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小米在当时所认为的万物互联。 这样的万物互联的前提是基于安卓系统下做的单线互联,即以手机为入口单向连接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反过来是不能查阅或者操控手机本身的,只能在单一场景服务手机所不能覆盖的功能。 自从4年前华为开始做智选以后,那时候的小米应该对华为做生态产品感到不屑,毕竟在那时小米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现在也是),而华为此前还没推出过类似的生态解决方案,无论是下游生态厂家的数量还是产品种类都远远比不过小米。 不过华为并不打算在同一赛道超过小米,相反,华为是另辟蹊径,开出一条此前从未设想过的道路--超级终端。华为想要打造的,并不是单单以手机为中心终端入口,也不仅仅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样音/视频无缝流转那么简单,而是在利用超级终端的同时,使用Harmony Connect的能力囊括所有AIOT生态产品在内的多设备协同体验。 从去年华为将鸿蒙2.0系统正式对外推出后,不少人发现,在手机上、平板上都有一个超级终端的入口,音/视频等等都能在秒瞬间流转到另一端。无论是延迟还是稳定性表现,实属小米之流不能相提并论。 小米的思路和华为的思路最大的不同在于,小米是希望所有覆盖场景化的产品都能塞满消费者的所有地方,所有场景都能填充上应用,用一个手机就能搞定操控。 华为的思路更加复杂,那就是让所有的设备成为超级终端其中的零件,合作伙伴的AIOT设备基于Harmony Connect能力提供智能家居体验。在这个庞大的超级终端下,每个设备的优势能力都能被自由调用,设备之间协同互补,用最高的效率,最少的设备、最少的使用成本,完成最多的功能,就好比大家最熟悉的多屏协同、无缝流转、多机位模式。无疑,这样的方案也意味着底层优化要做的更精细,逻辑要梳理地更仔细,稍有不慎,延时拉不下来,画质不清晰,操作不灵敏,本就学习成本稍高,表现极差,一定会对这些功能的口碑大打折扣。 相较于从Hilink发展而来的HarmonyConnect,超级终端并不是一个已被广为接受的概念,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消费者学习的成本也会随即增加,所以华为每当推出一项新的功能后,都会花上不少时间推广,教会大家怎么学会用这些功能。 Harmony Connect与超级终端毫不冲突,它是并线发展的一种路径,是面向华为体系外的生态合作伙伴,用自己的软件能力,为生态伙伴赋能,打造面向运动健康、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慧家居等全场景多生态的体验。 那么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当小米开始做小米妙享这一类似超级终端的功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小米开始用更高维度的思路来做自己的生态产品了,即维持对生态厂商的扶持和投入,坚持做较大性价比的生态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走安卓系统开发这条路,逐步打造类似超级终端的设备功能互联互通的“大协同”。 就目前而言,小米采用安卓系统这条路对小米来说是一个被迫无奈却又必须要走的路,因为小米非常清楚,谷歌的生态系统Fuchsia还未面世,安卓系统拖着又老又重的身躯显然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延时低、传输差的固有问题,以小米目前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对趋势的看法,小米很难为了一条至少现在看来坎坷曲折却也应用前景不明的路而开拓(没有持续的投入和大部分主流厂商的跟进,开发利润分成还未见明朗,是否值得长期深度投入仍需要时间证明)。超级终端或许在未来会成为多个厂商角逐的新赛道,依靠技术构筑坚实的壁垒,小米或许早已看到这里面大有可图,今天我们看到的小米妙享就是一次探索的开始。 争论小米和华为谁先谁后,谁正确谁错误,谁正版谁抄袭无任何意义,大家都是沿着不同的赛道前进,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愿超级终端这条道路能有更多人加入其中,只有越多人加入其中,欣欣向荣,才能真的成为万物互联的可能。

hlink还算可以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虽然是和美的等厂子合作但是一方面价格比同价位非互联精品贵一两千,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对这种互联网产品会觉得花里胡哨不实用,除非价格打下来。对于空调洗衣机电饭煲油烟机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传统观念觉得大品牌放心尝鲜智能家居(小米云米啥的)空调洗衣机电视冰箱啥的那个bug和广告品控让部分尝鲜用户也不放心这类产品了。小米为数不多走出去的也就空气净化器和新风机智能家居,首先拥有比较全的生态能自己独立使用的,小米 华为 天猫 苹果。天猫和华为仅仅是刚有传感器而不全,小米苹果(一堆代工)有全套的逻辑和智能家居生态,比如基础的人体 人体存在 二氧化碳 空气检测 震动 水浸 光照 烟感等全套。而智能家居又分为多个协议wifi 2.4g蓝牙zigbee国外亚马逊苹果啥制定了另一个标准啥忘记了蓝牙和wifi属于成本低但是响应速度抗干扰不行zigbee需要独立网关比较省电但是价格贵所以正常厂商会同传感器出两到三种。

抛开这些,华为还有一部分问题是部分无法智能,我的智能家居装修群里,除了那种土豪全屋定制,华为工程师直接去他别墅根据需求做传感器工控板的,中央空调之类不算热门的设备华为还是比较缺失的而这方面华为布局和物业合作装修是个很好的思路

指甲刀算个jb的生态链

另外华为做智选相当于小米的米家是比小米稍晚,但做物联网iot在小米成立之前就开始了,很久以前华为就是物联网领域世界第一

前天用超级终端协同办公了,手机上打开的表格,平板毫无延迟(我感觉不到)!真的特方便

这文章我tm的前几天还见过,连配图都一模一样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