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手机换屏 / 正文

手机换屏: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呢?

2020-11-10 17:59:58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10月30日,河南洛阳,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一段5名学生当着几千名师生当众将丢在水桶里销毁视频引发热议,有家长表示支持有家长觉得此举不妥,称手机属于学生自己的财物,不应该这样销毁。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事后不少网友和家长表示“支持”的社会观感来看,类似事件仍将继续出现。也正因此,有必要强调指出,这种做法本身是反教育而非教育。当众销毁手机无论其方式和过程经过怎样的“精心设计”,暴露出来的依然是教育上的急功近利、简单粗暴,表面看短期有效、局部有效,实则长远有害、整体有害,在“工具”意义上是有效的,而在“育人”目标的实现上带来的更多是伤害。教育智慧,再怎么频繁提及都不应嫌多。教育是艺术,应是优雅的,应遵从人性、以人教人。如今,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照相机……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令行禁止让孩子戒掉手机,已经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何引导孩子们科学、规范、有效地利用电子产品,既不被电子产品绑架,又能使其学习成效最大化,才是家长们在处理孩子和电子产品关系的正确方向。1为什么孩子会沉迷电子产品1、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电子产品是孩子们获取多维度信息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没有之一)。随着微博、QQ空间、朋友圈等综合性自媒体社交平台、以及抖音、火山、快手等小视频app的蓬勃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趣味化内容。它们就像一块磁铁,不仅是孩子,也吸引着大人们的注意力。再加上新兴游戏层出不穷,放学后和三五小伙伴各种开黑,也成了孩子们娱乐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活动。2、家长纵容孩子的坏习惯在很多场合下,孩子如果哭闹疯,为了安抚孩子,许多家长会选择把手机给他,让他安静下来省得干扰大人。其实,家长们这样做,就是把手机推给孩子,帮助他养成了爱玩手机的习惯。3、家长对孩子的错误示范反观家长自身,大多数成年人自己也整天手机不离手,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孩子看样学样,就把自己玩手机的行为越来越合理化,“我爸妈都这样玩手机,为什么我不能玩?“

4、孩子的自律能力尚未养成许多年龄尚小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还在逐步养成中。还未能建立起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对时间的合理规划以及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无法通过自我约束实现对手机的合理使用。5、孩子缺乏消磨时间的替代活动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忙碌,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孩子觉得孤单就会从电子产品中寻找乐趣,打发时间和消磨寂寞情绪。再加上如果家长不重视对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的课余时间便缺少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向,只能玩手机。2如何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电子产品1、适当建立规则,实现场景控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和学习、作息情况,合理地建立规则。如,在家里一些场景是不允许玩手机的,比如睡觉时间、吃饭时间、聊天时间等。并跟孩子在沟通后进行约定,循序渐进地控制玩手机的时间,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2、运用技术手段,控制使用时长很多手机APP软件可以管理手机限制孩子使用。例如,现在智能手机里有引导式访问功能,可以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时间一到,手机就会自动锁屏。3、科学方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在培养自律能力时,最重要的是要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在孩子要求玩电子产品时,不要在第一时间答应孩子,这样会使其欲望膨胀。但是千万不要将学习成绩和写完作业与玩电子产品挂钩,学习是孩子的任务和责任,不应该作为满足娱乐愿望的交换项。提供选项,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想让孩子放弃电子产品,那么就需要为孩子找到一个娱乐替代项目。或者是和孩子下盘棋,和孩子一起阅读,带孩子外出运动等等。多多称赞和鼓励孩子。当孩子战胜欲望,放弃手机时,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称赞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我管控的信心和对自我时间管理及学习成绩的责任心。4、高质量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举行家庭会议,和孩子讨论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然后引导孩子想办法、定规则。家庭内部协同一致后,将电子产品的管控规则形成书面文字,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当孩子看到家长也跟自己一起遵守规则时,会获得很多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与此同时,多多开展亲子活动,晚间一起读书,分享感受;周末共同外出郊游,逛逛博物馆,一起运动。让愉快温馨的亲子时光取代面对电子屏幕的空虚。5、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孩子爱玩手机,是因为手机聚焦了他大部分的乐趣和关注。这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喜好出发,触发孩子多维度的兴趣爱好。足球、乒乓球、绘画、小提琴、架子鼓、跑酷、围棋……引导孩子关注世界的精彩和生活的多样性,告诉他们冰冷的电子产品只是成长小小的一部分。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带领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感知更大的世界!6、发掘电子产品的教育功能鼓励孩子通过电子产品来阅读、背单词等。让孩子扭转观念,逐渐把电子产品转化成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同时使电子产品的教育功能最大化。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孩子都要树立积极的心态,用上述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和电子产品建立健康的关系,实现电子产品教育价值的最大释放。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